焦山定慧寺
定慧寺是江南地区一座古老的寺庙,寺庙原名为“普济禅寺”。查阅历史记载,定慧寺始建于东汉时期的兴平年间,距今已经近两千年的历史。唐朝时期,玄奘大师的弟子法宝高僧来到镇江的焦山,在这里主持兴建了大雄宝殿,宋代时期称为“普济禅寺”。到了元代,寺庙改为焦山寺,而后毁于一场大火。明朝宣德年间,寺庙得以重新修建。清代康熙四十二年皇帝南巡时,路过镇江时曾经来过焦山,将寺庙定为“定慧寺”,并亲自题写匾额,这个名字一直沿用到现在。
康熙四十七年,定慧寺住持硕庵募集资金兴建了山门。乾隆四十一年,兵部侍郎在御书楼前建了伊楼和华严楼。咸丰年间,定慧寺的藏经阁损毁,同治五年,大须和尚募捐重建了藏经楼,同时还整修了殿堂。定慧寺在千百年的社会动荡中,也是磕磕绊绊的走到今天,为我们留下一座恢弘的江南古寺。
现在,定慧寺的方丈是心澄法师,他生于1963年,是江苏东台梅姓人氏。1999年,八十四岁的金山江天禅寺方正慈舟法师因为年事已高,三次请辞禅位,推举心澄法师接任。2002年农历九月九日,在焦山定慧寺举行了隆重的心澄法师升座仪式,慈舟法师代茗山法师传法于心澄法师,成为焦山曹洞宗第四十九世,接任焦山定慧寺第九十九代方丈,主持寺庙日常工作。心澄法师现在已经是中国佛教协会副会长,江苏省佛教会长,金山江天禅寺和定慧寺方丈。
定慧寺山门朝南正对着隔江相望的象山,古香古色的山门前,一对石狮镇守两边,门楣上有茗山法师亲书的“焦山定慧寺”匾额。山门两边一幅气势磅礴却略带俗风的楹联:“长江此天堑,中国有圣人”,山门迎面照壁上有“海不扬波”四字,是明代进士胡瓒宗所题,取佛教世界清平之禅意。
穿过山门,天王殿前有一座木制的御碑亭,方亭中立一块石碑,碑面上镌刻着乾隆皇帝第一次南巡所做的《游焦山歌》,背面觉刻着第三次南巡是所作的《游焦山作歌叠旧作韵》,这是焦山景区重要的历史文物。
定慧寺的大雄宝殿是一座明式风格的建筑,整座建筑结构精巧,恢弘大气,梁柱之上雕龙画凤,图案丰富而精美,宽大的殿堂巍峨壮观,金碧辉煌,大有皇家气势。大殿正中供奉着释迦牟尼、药师和弥勒三尊大佛端坐在莲花宝座上,那慈祥而庄重的面容令人肃穆。造型生动的十八罗汉分列两边,那栩栩如生的表情令人望而生畏。大雄宝殿殿前一棵古老的银杏树枝繁叶茂,五百多年的树龄,见证着定慧寺沧桑的历史过程。
定慧寺东面有一座精致小巧的观澜阁,是乾隆皇帝南巡时逗留的行宫,这是一座典雅的庭院,上下两层的行宫建筑坐落在江边,数百年前,观澜阁外惊涛骇浪,长江之水波澜壮阔涛声震天,站在楼上长廊上凭栏观潮,浩瀚江水令人心潮澎湃。定慧寺西南面还有一座华严阁,这是一座临水的两层楼建筑,它背依峭壁,面临大江,可以一览万里江天。楼上厅堂中一副楹联:“一片浮玉,十分江景”,道出了华严阁登楼观景的绝妙意境。华严阁更是金秋赏月的最佳之处,每每皓月当空,极目长江江面银涛万顷,俯瞰楼下波光粼粼,碧空如洗,月光和水光交相辉映,宛若近入水晶宫的仙境,这便是焦山十六景的“华严赏月”。
我信步徜徉在定慧寺起起伏伏的石板路上,我惬意的穿过那一座座精雕细琢的石拱桥。此时此刻,我完全感觉不到,我是在长江岛屿上的一座寺庙里游览,这里一座座恢弘壮观的殿堂建筑,这里肃穆庄严的皇家气势,让我仿佛是进入古老的皇城,我在循着帝王的脚步,漫步在这雍容华贵的建筑空间,我似乎是循着时光的隧道,走进那风雨沧桑的久远岁月。
佛家圣地,原本是一方避世遁俗的净土,然而在华夏民族千百年动荡的历史过程中,这方圣土也从来没有清净过,兵荒马乱的岁月,烽火硝烟的损毁,这些佛祖庇护下的寺庙也饱受蹂躏。今日的定慧寺,又恢复了前所未有的兴盛和辉煌,在这一片祥和的气氛中,我不知道这里还是不是一方神圣的净土?
寺庙现仍保持明代的建筑风格。大雄宝殿内雕龙描凤的屋顶不用钉子,全部用小方快木头拼合而成,图案美观,还有飞檐、斗拱,艺术高妙,国内少见,加上殿堂三尊金碧辉煌的大佛,更显得大殿气宇轩昂。康熙帝亲书的“香林”两字闪烁于烛光香雾之中。正中的释迦牟尼、迦叶、阿难像栩栩如生,两旁排列着几十尊新塑罗汉像,玲珑的长明灯高悬半空,紫铜炉里香烟缭绕,整个大殿显得庄严肃穆,古刹空灵。殿前的两株银杏树至今已有四百余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