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江的西津古渡
我很早就知道,镇江有一座西津古渡。来到镇江后,我把西津古渡作为这次旅行重要的游览目的地之一。
镇江,作为一座长江下游的一座重要的沿江城市,我心中的西津古渡一定是江边一个古老的轮船码头,连接一片古老的街市。可到了这里一看,完全是在旱地悬崖上的一座古镇,和我当初心中的想象相距甚远。联想到昨天在长江边看到的沿江景象,仅仅是在数百年的时间里,当年那座曾经熙来攘往的繁华码头,竟然远离了滔滔江水。岁月流逝,沧海沧田的变迁在人们不经意间,悄悄地改变着我们身边的一切。今天,这座西津古渡古董般孤独的耸立在这座市区山头之上,向我们诉说着那一个个久远的故事。
西津古渡位于镇江老市区西部的云台山麓,伴随着风雨沧桑的镇江古镇,已经有一千多年的历史。三国时期,这里称作“蒜山渡”,从唐代时期,这里就是长江沿岸的重要水运码头,那时的镇江称为金陵,故而这里就叫做金陵渡。到了宋代,这里才称作“西津渡”。唐代著名诗人张佑曾有一首金陵渡题诗: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
据历史记载,历史上的很多著名诗人和达官贵人都在这里留下匆匆的脚步,李白和孟浩然曾数次来过镇江,都是顺着长江水路在这里登岸,或是在这里候船待渡。宋代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进京,就是从西津渡经运河扬帆北。船到瓜州,王安石感慨挥笔,留下一首著名的《泊船瓜渡》诗: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镇江的西津古渡,给我们留下远古历史的记忆,给我们留下这条千年老街。在这仅有五百余米的古街上,是唐宋时期已经存在的古老街巷,这里有元明时期遗存的古塔,有晚清时期的古典建筑,也有民国时期有着异域风情的各式建筑,更是有着被车轮磨砺出累累印辙的青石板路。沿着山坡依势而建的几道石券门,那是西津古渡历史沧桑的见证。在那些古香古色的建筑门楣上,历代文人骚客留下的题刻清晰可见,成为古渡丰富的历史遗存和文化脉源。
在西津古渡西面的小码头街上,你可以看到盛唐时期的古老遗风,可以看到宋元时代的民俗风韵。当你徜徉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走进一座天然的历史博物馆,让你看到千年沧桑的镇江古镇的缩影,让你领略长江南岸这座古城要塞的风采,把你带入西津古渡那商旅繁荣的悠远岁月。
当年的西津古渡紧临长江之畔,码头外滚滚江水滔滔而过,到了清代以后,由于长江泥沙淤积,因为水流的作用北岸不断崩塌,南岸则不断北移,西津古渡已经无法作为码头使用,长江码头已经移至下游的玉山脚下。西津古渡距离江岸已经有三百余米的距离,成为一座名副其实的旱码头,成为镇江古城一处值得游览的旅游景观。
此时,我站在西津古渡古街的青石板上,倾听古渡给我娓娓讲述着那久远的故事,我从那些历经沧桑的古建筑轮廓上,看到岁月的变迁和千年古渡的兴衰,心中涌起一丝思古之幽情,无尽的遐想让我发出深深的感叹。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