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运河风采
我从嘉兴一路驰骋驶向吴江市区,高速公路与运河并行着向北一直延伸,让我一路上看到了运河两岸绮丽的风光。
下了客运大巴我走出客运中心,心中仍然眷顾着大运河,我把行李寄存在车站,径直来到大运河边,一道美丽的运河风光再一次呈现在我的眼前。向北望去,吴江运河大桥横跨河面,那红色的悬索立柱高高的矗立着,像是一座吴江运河伟岸的丰碑。
中国的京杭大运河是世界最古老的运河之一,它北起北京南至杭州,总长度达近一千八百公里,它流经浙江、江苏、山东、河北、天津、北京六省市,它贯通着钱塘江、长江、淮河、黄河和海河五大水系,是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道。京杭运河在江苏地段总长度达六百九十公里,其中吴江辖区内的运河长度为四十三公里,而且是江南运河最完善的一段河道。
吴江地段的运河,历史可以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当时的吴国和越国之间,已经开挖渠道以互相沟通。《越绝书·吴地传》中记载:“百尺渎,奏江,吴以达粮”。百尺渎,就是一条古老的运河,据说是从苏州向南,经吴江、平望、嘉兴等地直达钱塘江,用以转运越国的粮食,后来年久淤塞而无法通航。汉武帝时期,为了征缴闽浙贡赋,又一次开通一条从苏州经吴江到嘉兴的百里运河。
到了隋代大业六年的公元610年,把秦汉以来各地开挖的运河加以清淤拓宽并取直贯通,形成一条自镇江、无锡和苏州、嘉兴,直达钱塘江的大运河,史称江南河。而后又开挖了经扬州向北直达北京的河段,京杭大运河正式南北贯通。
历史上的不同朝代都对大运河进行过大规模的疏浚和清淤,保持着运河的通航功能,成为一条南北交通大动脉。直到近百年来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铁路运输和公路运输日趋发达,逐渐取代了运河的运输功能。尤其是北方的运河地处干旱地带,水量不足也让运河渐渐荒废。
吴江辖内的大运河地处水网密布的江南,运河的低成本运输始终没有被取代。这一道运河河面开阔河道畅通,各种小船乃至数千吨的内河航运船,始终繁忙的穿梭于运河之上,为江南的经济发展发挥着应有的作用。
我漫步于古老的运河之滨,看那浩浩运河水永无休止的流淌着,河面上一艘艘货运驳船穿梭般的往返穿行,沉重的货物让船舶的吃水线很浅,河水几乎要漫过货舱,看起来有点摇摇欲坠的感觉,这让我这个看惯大海里万吨货轮那高傲的身影的人,真的有点担心船舶的航行安全。其实我也是在这里杞人忧天,内河里面没有风浪,为了增加载容量,江船都是水面露出很少的船体。何况现在运河里的船舶科技含量也逐渐提高,航行安全还是能保证的。
吴江的大运河,是一道城市的美丽风景,是承载着城市活力的一条强大的脉络。它从远古的过去,经久不息的流淌到今天,它见证了吴江古城千百年的风雨岁月,也在见证着今日吴江日新月异的变化。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