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辑 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2015-12-16 08:03:27)
标签:

文化传承

芷虹斋

山水画大师

书画情缘

无尽感叹

分类: 旅游札记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文化艺术传承

    何园主人何芷舠,是一位儒雅的封建官吏,也是一位艺术境界很高的文人。说起何园的文化艺术传承,我们不能不知晓著名山水画大师黄宾虹和何家半个多世纪的渊源。

     黄宾虹是中国著名的山水画大师,早期致力于传统绘画临摹,到了二十世纪二十年代,他开始转向师法造化的中期跋涉。在临界转折期,黄宾虹先生潜心画史,力图在国画艺术理论和技法层面上,全面探寻中国山水画的发展脉络,从理论上给予规整。黄宾虹先生1925年相继发表论述中国历代画家嬋变及画家派别的两篇重要论著:《古画徽》和《鉴古名画论略》,这两篇重要的论著,被后人公认为是二十世纪研究中国画史最具权威的经典名篇。

     1926年,黄宾虹以其特有的方式对该两篇著作进行形象性的诠释,即以画笔模仿唐、宋、元、明诸位山水画大师笔意,并题跋成册,这是其生平中绝无仅有的一次“每晨点染,阅半载而成”的细笔精品,《仿唐宋元明诸家山水册》。囊括了他大量临摹的山水古画,也是黄宾虹先生对近代山水画艺术的卓越贡献。

     二十年后,黄宾虹在师法自然和创立五笔七墨法的基础上,形成他晚年绘画艺术独特的风格和魅力。无论在画品意境、造型、章法、笔墨上,还是在设色用水等方面,都有突破性的创新,逐渐形成一种厚重悠远、大气磅礴的审美境界,成为中国山水画坛的一代宗师。

     关于黄宾虹和何家关系的脉络,正如他的传记年谱中所说,他在年轻时手持父亲手书拜访姻亲何芷舠,受到何家热情款待。何园主人与黄宾虹是同辈,却长黄宾虹三十岁,他赏识黄宾虹才气和艺术天赋,格外善待。黄宾虹得以在这里观赏何园的书画收藏,那些唐、宋、元、明各个时期的书画艺术精品真迹,给始步画坛的他极大的启迪。何家收藏的这些书画艺术珍品,足以说明何园主人的艺术鉴赏功底。黄宾虹也因此和何家四代人演绎了六十余年的书画情缘,何园建筑中专辟的“芷虹斋”记录了“云水论交竟百年”的佳话。

     黄宾虹多次来到何园,一直都寓居东一楼,他对何园有很深的情感,直至解放后,他晚年所做的题画诗中还写道:“堂上娟娟竹,悠然见淡游,南风时隐几,不复梦扬州”还对何园充满留恋之情。九十岁的他给女弟子顾飞的论画的信中还提到当年在何园的经历,字句行间都是隽永的回忆。

     黄宾虹与何家交往甚密,扬州作家杜海的《何园》一书中,记载了他们半个多世纪的交往历程。1925年,黄宾虹曾以黄朴存之名为园主之孙何适斋订立《何适斋书例》,1927年,黄宾虹将自己临摹的仿古山水画册中的十四幅,赠送给何适斋,其中的十幅至今还陈列在何园的“芷虹斋”。这座“芷虹斋”的名字,正是从何芷舠、黄宾虹、何适斋名字中各取一字组成,可见他们之间的莫逆之交和书画情缘。1935年,黄宾虹为何适斋长女何怡如的书画纪念册题字,对其颇加赞誉。1941年,他为何怡如代定《山水润例》。1948年,黄宾虹与同仁在上海中国画苑为何适斋、何怡如父女举办书画展。

     何园的档案室里,收藏有同治壬申年仲秋由胡开文以五担青烟制造的何芷初专用墨“青琅玕”,墨的正面有何芷舠亲自手书的摹古小令:“青琅玕,绿檀欒,素娥洒翰元霜寒,双鸾御去五云端”。工整的楷书,显示着园林主人卓越的书法功底,寄啸山庄北门门楣上方的石碑镌刻的“寄啸山庄”,也是园林主人的手笔。在他的影响下,何氏后代不乏擅长书法的佼佼者。

     今天,我们在何园的“芷虹斋”,还可以看到黄宾虹先生的大量珍贵画作,还可以看到何园主人的书法作品,这些珍贵的书画艺术佳作,不仅让我们享受到书画艺术的大餐,也见证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情谊。时过境迁,转眼已是百年,当我们在这里徜徉之时,一切早已都物是人非,让我们在浏览欣赏之余,难免发出人生的无尽感叹。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第五辑 <wbr>重温苏淮(四十五)文化艺术传承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