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扬州运河桥
今天的扬州运河,和隋炀帝时代乃至明清时代相比,无论从运河功能上还是从背景环境上来讲,都已经不可同日而语。它已经成为古城扬州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
当你载波于滚滚东流的万里长江,从扬州古城可以径直驶入风平浪静的京杭大运河,眼前的风景骤然而变,这里没有了长江的波澜壮阔,却有了更加温情的一汪碧波,这里没有了那滔滔江水的浩荡,却有着小桥流水的水乡风情。
沿着运河在古城扬州一路北上,映入你眼帘的,是岸边那沧桑的古寺塔影,是那江淮水乡的小桥野渡,是那婀娜多姿的高高杨树,是那垂丝袅袅的沿河翠柳。一座座古典的建筑掩映其间,更有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拔地而起,显示着今日扬州的勃勃生机。不时地,会有大小船只穿梭于运河平静的水面,激起层层涟漪,让我们在动与静之间感受运河的无穷魅力。
你若有幸,也许会看到驾着一叶轻舟的渔夫,他在熟练地调教着船上的鱼鹰,那从水中跃然而出的鱼鹰,嘴里会衔着一条一尺长的鱼儿,你会看到那满脸皱纹的渔夫,瞬间脸上洋溢着灿烂的笑容。他在忘情的沉醉于运河的渔猎心情之中,他也在享受着属于他自己的快乐人生。
古代的运河,很少建有大桥,这是因为运河较宽,受当时的架桥技术所限,运河两岸的来往都靠渡船摆渡,水运,曾经成为江南交通唯一的选择。如今的运河上,一座座虹桥飞架,为扬州市民架起立体的交通网,我从渡江南路的渡江桥沿河而行,这是一座十年前新建的大桥,桥的设计采用桥亭结合的形式。那沿桥而建的长廊古亭,不仅彰显着古城扬州建筑的古朴风貌,也给过桥的人提供一个挡雨遮阳的便利。渡江前的前身,是1953年所建的桥梁,当时是一条普普通通的水泥桥,据说桥下还建有纤夫拉纤的便道,被称作渡江桥,可能是因为纪念抗美援朝渡江参战的历史背景。而现在沿袭旧名的渡江桥,已经是一座充满现代风格的新型水泥大桥。
我由西向东沿着运河堤岸一路漫行。运河景色尽收眼底。在离何园不远的徐凝门大桥,运河由西向东而行,行至不远处折向北面,经过柳叶桥径直向北,就看到运河西路的跃进桥,它的前身是五十多年前所建,所以称为跃进桥。现在的大桥是一条去年刚建的运河新桥。可能受到渡江桥风格的启示,跃进桥也是一条桥亭合一的大桥,沿桥而建的古典长廊飞檐翘翅,再现了古扬州的典雅风情。站在跃进桥上向北眺望,就是文昌中路的解放桥。解放前的前身是1950年所建,这座大桥的重要意义在于,它结束了扬州过运河需要摆渡的历史。如今他也在默默地注视着,一座座坚实的运河大桥,在它身旁相继崛起,成为一道道新的运河风景。
今天,运河给扬州古城所留下的,何止是几座风格各异的跨河大桥,它也不仅仅是沿岸的几座码头和淳朴的民居建筑,以及那些迷人的自然风光和运河环境景观。而真正贯穿其中的,还包括着古扬州古朴的民俗风情,以及由此而衍生的丰富的民间文化艺术,这些珍贵的历史遗存和岁月传承,已经成为扬州古城文化的深厚根基,成为千年运河丰厚的内蕴。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