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宗阁
苏州市的七里山塘分为东西两段,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从阊门渡僧桥起到半塘桥的东段,是繁华的商铺一条街,风格各异的商店依次排列,尤其以星桥一带最为热闹。从半塘桥到虎丘的西段,河面开阔了许多,河岸边芳草依依,绿树成荫,在花红柳绿掩映下村舍朦胧,大有田园风光之妙趣。这里的普济桥。野芳浜都是山塘佳境。
在山塘街的阊门旅游码头,靠近白公祠有一座高大的楼阁式建筑,这就是朝宗阁。它是进入新世纪以后新建的一个景点,却引起一段六百年前的历史典故。据历史记载,明朝的洪武年间,这里曾经发生一次大规模的移民活动。苏州城内数十万百姓在朝廷的驱赶下,从阊门渡登船遣散至贫瘠落后的江淮地区,历史上被称为“洪武赶散”。想一想,那数十万在这里祖祖辈辈繁衍生息的苏州人,被强权的驱赶下离乡背井到一个完全陌生的地方谋生,那是何等悲怆的场景,那是何等令人肝肠痛断的无奈。
据考古的论证,这次移民活动的动机,是明代朱元璋建都南京后,为了抑制和削弱苏州当地富豪望族的势力,也是报复那些曾经激烈抵抗朱元璋部队的吴王张士诚旧部残余势力。更是为了快速恢复因战乱而荒废的江淮地区。这数十万苏州人经过六百年的生息繁衍,现在已经广泛的散落在淮安、泗阳、盐城、宝应、泰州、扬州、阜宁、江都、连云港一带。这些在江淮一带的苏州人的后裔,他们家谱上都记载着祖先来自于苏州阊门的清晰家族脉络。阊门,成为中国除了山西洪洞大槐树之外的第二大朝宗圣地。
苏州人为了还原这段历史,在阊门码头一带为苏州移民建立了一座“阊门寻根纪念地”。纪念地有望苏埠、朝宗阁、寻根驿站三部分组成。望苏埠在金阊阁东侧护城河码头,有“阊门水码头”和“洪武迁徙碑”标志。恢宏壮观的朝宗阁,两旁立柱上有一副楹联:“认祖归宗自古阊门来作证;寻亲访友从今杰阁涉登临”。
朝宗阁既是寻根者的朝宗场所,也是“洪武赶散”的移民展示馆,里面有阊门寻根组图,姓氏图腾展板,有大型磨漆画《洪武赶散图》,还有当时移民迁徙线路图。“寻根驿站”则是一座菜馆,在这里不仅可以品尝地道的江淮菜,也是一座为寻根者建立的交流平台。经过综合整治开发,阊门寻根成为山塘街一道别样的风景。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山塘河水面流光溢彩,那高大的朝宗阁在灯光璀璨的山塘街耸立着,宛若一座仙间的琼楼玉阁,我从阊门码头走过,顺着熙来攘往的人流,穿过“山塘胜景”石牌坊,立刻淹没在鼎沸的山塘夜色之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