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德堂的异域风情
说到崇德堂,我们不得不说说主人刘梯青。他是南浔首富刘墉的三儿子刘安,字渊叔,号梯青,他生于1876年,卒于1950年。他在清代科举考试为贡生,任直隶省候补道员,钦加三品衔。因为权办山西赈捐,奏报二品顶戴,特赏头品顶戴正一品封典。他不仅是一位文物收藏家,也是一位精明的实业家。他在上海杭州均有不少房产,名列上海当时房地产大亨十六强前茅。
1927年,他与庞赞臣等人集资二十八万两,在余杭创办崇裕丝厂,有职工千余人。他以高瞻远瞩的魄力,引进意大利缫丝机近五百台,以及日本的先进设备。年产白丝四十余吨,产品出口至欧美和东南亚,成为全国一流的大型缫丝厂。
他在杭州西湖边的北山路上有一座孤云草舍,这是是一座豪华的古罗马式的别墅建筑,因他长住上海,将别墅借给他的同乡朱家骅,一度成为浙江省主席的官邸,现在仍然保存完好。他在杭州的湖滨路上还有一座西洋别墅名曰“小方壶斋”,缘以刘梯青收藏着一件珍贵的青铜器方壶,故以此命名。
崇德堂整个建筑群,外墙呈现着暖暖的红色,给人一种含蓄的张扬之感,建筑的结构十分精致,大量的采用了砖雕、木雕和石雕工艺,那中式的精雕细琢和西域的古典建筑构件,有机的结合为一个和谐整体。就连屋内的家居摆设,也充满着西洋风情,豪华的古典雕花沙发,西式的餐桌和家具,我们看不到张冠李戴的败笔,没有不伦不类的视觉冲突,倒是在古朴的中式古典风情中注入清新的气息。
在当时闭关锁国的封建朝代,中国的一代有识之士窥见了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他们向往这些异域文化的风情,便在自己的私宅里融入西洋建筑的风格。为了避免和减少这种异国情调对邻居的感官刺激,也包含着不事张扬的心态。这些西式的洋房都掩映在绿树丛中,封闭在高耸着的马头墙的黛瓦粉墙之间。南浔富商们很多采用中西合璧的建筑方式,可见他们当时思想意识的开放,也见证着他们追求时尚的精神境界。
一个世纪过去了,中国通往世界封闭的大门终于渐渐打开,让我们看到外面更加纷纭、更加完整的世界。让我们看到世界各国和各个民族的文化融会贯通,已经成为人类文化艺术领域共同的财产。我们所要向往和模仿的,不仅仅是它的建筑风格和它的生活方式,更有那些已经被国际社会广泛接纳的国家政治制度,还有那些先进的社会的管理体制。这也许是更重要的东西。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