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水墨古镇
皖南黟县的这个古老村庄,以黄山群峰为天然屏障,整个村落依山临水而建,地势高爽开阔,既无山洪水患之忧虑,又无酷暑严寒之侵扰,高瞻远瞩的宏村汪氏家族,引水入村成为完整的独立水系,不仅给村落的生活带来便捷和清爽,更让古村落滋养了水一般的灵性,成为徽派建筑格局古村落之佼佼者。
历经千年的宏村古镇,是一座汪姓聚居的村落,宏村汪九是唐朝初年越国公汪华的后裔。经过汪氏一代又一代的生息繁衍,经过后人一代一代的开发建设,宏村才形成今天的规模,成为中国最美的村庄。
明朝永乐年间,汪氏七十六世祖曾三次聘请风水先生何可达现场勘查。他认为宏村风水地势形似一头卧牛。必须按照牛型村落规划建设。首先利用村里的一股清泉扩挖成半月形的“月塘”,作为牛胃。然后从村西的吉阳河上横筑一条石坝,用石块砌成半米多宽四百余米长的水圳,引西流入村南转而东出,绕过一栋栋民居老宅,贯穿牛胃而为牛肠。沿溪建有踏石,供洗衣、浇灌之用,“牛肠”两边的居民,是栽种着花木果树的庭院,有砖石雕镂的镂窗矮墙,还有曲径通幽的水榭长廊,以及玲珑剔透的盆景假山点缀其间。弯弯曲曲的溪流穿庭入院,成为流水不腐的宏村水系。而后在虞山溪上架四座木桥作为牛脚,完整的形成一座牛形村落。
据说当初在开挖月塘的时候,原本主张挖成圆月形,当时的七十六世祖妻子重娘却坚持反对,他认为“花开则落,月盈则亏”,力主挖成半月型,才形成今日的月塘。后来风水先生根据牛反刍的说法,宏村还要有一个牛胃,月塘作为内阳水,还需外阳水的相合,村落才能发达。明万历年间,宏村将村南的百亩良田挖成今日的南湖,也成为宏村水乡的完整水系,为村庄提供了生活、消防、灌溉,并有调节小气候的功能。
水圳沿途建有无数个小渠踏石,村民洗衣、浇园、灌溉都极为方便,成为古村落的自来水。宏村居民一直遵循着汪氏家族立下的规矩,早上八点前这里只供饮用之水,八点之后才能从事洗涤之用。更为奇特的是,无论晴雨干旱,无论春去秋来,水圳里的水从不干涸,从不冒溢,总是保持着固定的水位,可见当初设计水系是遵循着古老的科学根据。
今天的宏村古镇,背倚着黄山余脉的羊栈岭和雷岗山,这里时而是云蒸霞蔚,时而如水墨浓彩,随笔泼墨,浓淡相宜,形成一幅幅绝美的山水画卷。 此时我们面朝南湖,水面泛起层层涟漪。隔岸观古镇,一座座百年老宅白墙黛瓦,湖岸杨柳垂翠,倒映在南湖碧波之中,犹如一座恍若离世的一片世外桃源,无不让我们心驰神往,无不令我们痴迷陶醉。
我面对这湖水萦绕着的千年古村落,沉醉在这如梦如幻的意境中,任凭思绪的任意流淌,那零散的诗意喷涌而出,成为我心中永恒的吟唱:
天公挥笔水无痕,浓彩淡墨只为春,
雾环云绕皆诗画,十里桃源醉我魂。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