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走近采石矶
实话实说,我这次江南之旅的第二站安排在安徽的马鞍山,主要是为了游览著名的长江采石矶。以填补我心中的一份缺憾,希望能亲自登上采石矶,感受俯瞰长江的那种悠远意境。
来到马鞍山的第二天,我就急不可耐的安排游览采石矶,好在我下榻的宾馆楼下就是公交车站,可以直达采石矶。透过车窗可以看到沿途路过马鞍山规模浩大的厂区,不到半个小时我就到了采石矶前的唐贤街。此时景区的游客还很少,尽管门票价格不菲,且对老年人也不优惠,我还是义无反顾的购票入内。
穿过唐贤街,越过锁溪桥进入景区,迎面可见平地拔起的翠螺山。翠螺峰海拔一百三十余米,犹如一只硕大的碧螺浮在水面,因此而得名翠螺山。
采石矶位于马鞍山市西南约五公里处的长江东岸,是安徽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之地,素有“千古一秀”之美誉。在长江中下游开阔的水面,翠螺山一山飞峙大江边,百丈绝壁如剑劈。突兀嶙峋间三台阁傲视群雄巍然耸立,令人望而生叹。
采石矶有着悠久的历史,又是兵家必争之地。南宋时期著名将领虞允文的采石矶抗金之战,为采石矶留下可歌可泣的千古遗篇。南宋绍兴三十一年,金国骄横傲慢的完颜亮率领六十万大军分四路南侵,他亲帅十万兵马于十一月抵达采石矶对岸,与南宋军队隔江对峙。
查阅历史,《宋史》中对采石矶之战做了详尽的叙述:当时形势危急,江北完颜亮高踞在刚刚建起的高台“黄居”下,杀白马祭天,准备次日渡江。而江南的宋军却因正“易将”而无人负责,“我师三五星散,解鞍京甲坐遭旁”。虞允文蒿目时艰,毅然负起守卫重任,刚部署完水陆军队,完颜亮“
大呼,操小红旗序数百艘绝江而来,瞬间,抵南岸者艘,直薄宋军”。虞允文勉励身旁的勇将时佐应战,时俊立即挥舞双刀冲向金军, 大队宋军跟着向金军冲杀。金军后退,宋军用“神臂弩”射击敌船,致大批金兵死于江中。逃回去的也被完颜亮“悉敲杀之”。
完颜亮的骄横跋扈,导致他内外交困,官兵锐气顿减。首战失败他更是怒不可遏。《宋史》又载:“次日,完颜亮又来侵犯,被宋军焚毁战船三百,大败而去。金军在淮北的主力基本被歼。完颜亮又向宋军施用反间计,也被虞允文识破。完颜亮恼羞成怒,率领部队去江苏扬州时的瓜洲渡,想从这里渡江夺取京口(今镇江)。虞允文率万余军队赴京口增强防御,并将马船改造成战舰。完颜亮在瓜洲渡发布军今,实行连坐法,军士逃亡则杀部将,部将逃亡则杀主将。以致造成人心浮动,内部分崩离析。终于导致他十一月二日黎明在帐中为部将所杀,不久,全部金军都铩羽而归”。
南宋的采石矶之战,以弱势兵力大获全胜,大大的鼓舞了南宋的抗金士气。但还是难转朝廷腐败的败局,虽然像岳飞等一大批抗金名将浴血疆场,留下可歌可泣的悲壮史诗,最终还是无力回天,没有挽回南宋最终的覆灭的命运。
此时的我,是在采石矶诗情画意般的园区内漫步而行,我登上高高的翠螺山,走进琼楼般的三台阁,万里江山尽收眼底,令我心情豁然开朗。这里已经没有了昨日的烽火硝烟,只有满目葱茏的秀丽风光,和浩瀚的长江交织在一起,只有我难以释怀的思古之情,久久的萦绕在心中。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