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二 汉中印象
不知什么原因,一提起汉中这个城市,我眼前都自然而然的会想到三国演义所描述的场景,以至于我很难从这中印象中走出来。汉中的神秘,汉中的联想,驱使我执意的要来汉中进行这次旅游,希望对汉中这个陕南城市有一个清晰的了解。
我乘坐西安至汉中的高速大巴,一路直行的穿过险峻的秦岭山脉,山势已经逐渐趋缓,我们在高速公路透过车窗,可见群山蜿蜒连绵。几个小时以后,我已经从古城西安来到陕西西南部的汉中,现代化的交通条件给我们的旅游活动带来更大的便捷。
汉中古称南郑、梁州、兴元,是汉王朝的发祥地,也是长江第一大支流汉江的源头,是秦巴山区三大中心城市之一,有“汉家发祥地,中华聚宝盆”的美誉。汉中市现辖汉台区、南郑、城固、勉县、洋县、西乡、宁强、略阳、镇巴、留坝、佛坪十一县区。汉中北依秦岭,南屏巴山,中部是汉中盆地,自古就被称为陕西的“天府之国”和“鱼米之乡”。
汉中在军事上的地理位置十分重要,历代都是兵家必争之地,所以是历史悠久的古战场。夏至西周,汉中境内有褒国。先后曾属于梁州、雍州所辖。春秋战国时,汉中境内为南郑地,先后分别属于巴蜀、秦国。公元前312年,秦朝始置汉中郡(治在今安康市境内)管辖之。东汉初期,汉中郡迁于南郑,就是今天的汉中。
东汉末期,张鲁割据汉中,改为汉宁郡。建安二十年(215年),曹操起兵降伏张鲁,又改为汉中郡。建安二十四年(219年),刘备占据汉中,仍设汉中郡。三国魏景元四年(263年)魏灭蜀,把这里分为梁州和益州,梁州统辖八郡,治于南郑。晋太康十年(289年)这里改设汉国,不久即被废除。南北朝时,汉中先后属于刘宋、萧齐、北魏、萧梁、西魏、北周分别管辖,境内设梁州、兴州(今略阳县)、洋州(今西乡县)。隋朝初期,境内仍置梁、兴、洋州,先后后改为汉川郡、顺政郡、洋川郡。
唐朝时期,这里设梁州总管府,后改为都督府,下设梁州、兴州、洋州和集州。贞观元年(627年),又废府设道,汉中属于山南道统辖。开元二十一年(733年),山南道分为东、西两道,汉中属山南西道,道治设于南郑。
天宝元年(724年)这里设汉中郡、洋川郡、顺政郡;以后又曾改为梁州、洋州(今洋县)、兴州;兴元元年(784年)改梁州为兴元府,道、府同治于南郑,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用帝王年号命府名之先河,兴元府地位同于京都长安、东都洛阳、北都太原。
五代十国时期,前蜀、后唐、后蜀先后占据汉中,仍设兴元府及洋、兴二州。北宋至道三年(997年)境内仍设置兴元府及洋、兴二州,归峡西路管辖。熙宁五年(1072年)设利州路及所属兴元府,政治中心均设于汉中。利州路辖秦岭以南、长江以北地区。
南宋绍兴十年(1141年)将利州路分为东、西两路,东路设制于兴元(汉中),西路设制于兴州(略阳),在以后的年代里,利州东、西两路几经分合。元代设兴元路于汉中,成为隶属于陕西之始。明洪武三年(1370年)改路为府,仍设汉中府。清代,在这里设陕安道于汉中,辖汉中、兴安府(今安康市)。
数千年的历史巨变,历次朝代更迭和兵刃厮杀,给汉中留下很多历史典故和历史陈迹,让汉中成为著名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现在的汉中是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和国家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地区。
汉中的农业主要产水稻、小麦、油菜等。汉中境内动物资源丰富,有大熊猫、金丝猴、羚牛、朱鹮等珍稀动物,洋县为国家稀有动物保护区。拥有长青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佛坪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宁强青木川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米仓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大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略阳珍稀水生动物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大巴走进汉中市,迎面看到的是一座现代化的城市,与我心中硝烟弥漫的古战场的印象差之甚远。在繁华的市中心,一座座高楼大厦栉次鳞比的座落在城市之中。宽敞的街道,五彩斑斓的城市绿化,穿流不息的汽车和熙熙攘攘的人流,显示着汉中这个中国中部城市的勃勃生机。
我在汉中总共逗留了一周,比我预计的时间要多一点,尽管这样,我还是每天朝出晚归的奔波在广阔的汉中大地,一个个景点的强大吸引力让我欲休不止,欲罢不能。几天的马不停蹄、那一路风尘和疲惫,让我劳累并快乐着。
我将陆续的把我所见到的汉中,把在这里观赏的一个个亮丽的景点,分别奉献给朋友,和大家一起分享我旅行的快乐。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