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 穿越秦岭
秦岭是横亘于中国中部的东西走向的一座巨大山脉,相传是春秋战国时秦国的领地,也是秦国最高的山脉,所以命名为秦岭。
广义的秦岭,西起甘肃省临潭县北部的白石山,以迭山与昆仑山脉分界。向东经天水南部的麦积山进入陕西。在陕西与河南交界处分为三支,北支为崤山,余脉沿黄河南岸向东延伸,通称邙山;中支为熊耳山;南支为伏牛山。山脉南部一小部分由陕西延伸至湖北郧县。秦岭山脉全长一千六百公里,南北宽数十公里至二三百公里,面积广大,气势磅礴,蔚为壮观。
狭义的秦岭是秦岭山脉中段,是位于陕西省中部的一部分。在汉代即有“秦岭”之名,又因位于关中以南,故名“南山”。海拔平均在两千至三千米。北侧断层陷落。山体雄伟,南侧山势渐缓。
秦岭是中国南北方气候的分界线,秦岭以北是寒冷干旱的北方地区,南侧山麓气候便温润了很多。秦岭山脉势如屏壁。也是一道天然的屏障,在很大程度上阻断了南北方的经济和文化交流。《史记》中说:“秦岭天下之大阻也。”所以它又有“九州之险”的称号。古时只有栈道可以通过这道天险。
解放以后,先后建成多条贯通秦岭的铁路和公路。从最早曲折迂回的的盘山公路,包括当年艰难筑成的宝成铁路,到如今的高速公路,已经成为贯通南北的交通大动脉。我从西安乘高速大巴穿过秦岭仅用四五小时就可以到达陕南汉中。
我们穿行在贯通秦岭的西汉高速公路上,可以看到开通这条公路的艰难。西汉高速公路从秦岭腹地“穿堂而过”,桥隧相连占全线的66%,多集中在户县至洋县间这一百多多公里的秦岭山区,特别是秦岭一号、二号、三号隧道组成的近二十公里的隧道群,成西汉高速的一个看点。
据说当年在讨论穿越秦岭主峰掘隧的方案时,完全可以考虑建设一个超过号称世界第一特长隧道的终南山大隧道(全长18.02公里)的,但高速人选择了修隧道群的方案,三座隧道间各有一段“抬头望天”的空间,用意是让司乘人员不致有视觉的疲劳。当然分成三个隧道的施工方案,无疑也加快了工程进度,确保了工程质量,节约了成本。
在隧道群施工中,秦岭一号、二号隧道要各打一口通风斜井。高速公路的建设者们出于环保的考虑,决定从下往上打,这样不用在山上修施工便道,也不用考虑石渣的堆放场地,更不用破坏山上的植被。从下往上打井,打出的石渣在隧道内就地加工,成了衬砌隧道的石料。一举多得,这是何等的智慧。当我们今天一路驰骋的从隧道和桥梁之间穿过秦岭,不由得会为当今世界科技进步所带来的成果而自豪,为秦岭公路的建设者们表达内心由衷的敬意。
此时,正是春意盎然的四月,从西安市区一路南下,经户县进入秦岭突兀的群山,除了苍松翠柏的绿意,漫山遍野一片萧疏,光秃秃的枝干刚刚开始萌动新芽,只有零星的山花,点缀着色彩暗淡的群峰。
大巴车在高速公路上疾驰,我只能透过车窗仰望秦岭那起伏连绵的群峰,感悟秦岭山脉的大气磅礴。因为中途不停车,我只能在飞速行驶的车辆上,抓拍几张穿越秦岭的瞬间,见证我此时的欣喜心情。
转眼间,我们已经越过了群风耸立的秦岭,再看秦岭的南麓,这里已经是绿意盎然,山野一片青翠。真是南北两重天啊。及至到了汉中地界,山坡上的一丛丛竹林时有出现,一块块金黄的油菜花田正是绽放的季节,点缀着汉中平原春天的璀璨。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