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六 拜谒大雁塔
上一次来到古城西安的时候,虽然我几次走近大雁塔,却因为大雁塔在整修而没有登塔观赏,只是在大雁塔的广场上,遥遥的瞻仰大雁塔的风采,感受那份梵影磬钟的神秘。
大雁塔位于陕西省西安市南部的慈恩寺内,现在这里已是西安的繁华市区。大雁塔是举世著名的古代建筑,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气势恢宏、古朴雄伟的唐代著名古塔。
大雁塔平面呈方形,据历史记载,唐高宗永徽三年(公元652年)玄奘法师为供奉从印度带回的佛像,舍利和梵文经典,在慈恩寺的西塔院建起一座砖塔。
大雁塔初建时五层,表面砖砌,土心,后来塌毁,重建时为十层。公元704年,唐武则天改建成为楼阁式的青砖塔,打破了唐朝佛塔均为单数层的惯例而增高至十层。
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王朝对大雁塔进行大规模的改建,大雁塔被降至七层,平面呈正方形,由塔基和塔身两个部分组成。公元1604年,明万历23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外表完整的砌上了六十厘米厚的包层。塔基边长四十八米,高四点二米,其上是塔身,边长二十五米,高六十米,塔基和塔身通高六十四米。塔身各层壁面都用砖砌扁柱和阑额,柱的上部施有大斗,并在每层四面的正中开辟砖券的大门。塔内的平面也呈方形,各层均有楼板,设置扶梯,可盘旋而上至塔顶。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通。此塔也是玄奘大师从印度(古天竺)取经回来后,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因仿印度雁塔样式修建,故名雁塔。由于后来又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为了以示区别,人们把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沿袭至今。
大雁塔塔身用青砖砌成,磨砖对缝坚固异常。我顺着塔内楼梯盘旋而上。从每层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里,可以凭栏远眺,将长安风貌尽收眼底。虽然我登塔的时候正是雾气浓重的天气,西安市的远景不太清晰,但仍然可以看到西安市今日的城市风采。
现在的大雁塔座落在开阔的大雁塔广场,正门迎面是唐僧法师的高大塑像,只是他的形象并非《西游记》所渲染的那样懦弱,而是充满信心而刚毅的神态,这才符合他敢于不畏艰险,完成西天取经的伟大壮举。
大雁塔如今已经成为西安一座颇具吸引力的旅游景点,虽然包括登塔在内捌拾元的门票实在是价格不菲,仍然没有阻挡住趋之若鹜的人流,许多外国游客也带着对东方文化的神奇,一览这大雁塔的风采,只是我不是到他们到底能看懂多少大雁塔所包含的厚重的文化积淀。
在大雁塔的左侧,是慈恩寺的塔林,这里是历代高僧的圆寂之处,站在这塔林之间,想象他们清心寡欲,终其一生精力,皈依佛教,献身于佛教事业,我很难理解他们看似淡漠的精神境界,是对无情现实的逃遁,还是心灵深处的一种升华,我不得而知。
大雁塔是西安古城一个重量级的文物古迹,不看大雁塔,莫言到古城,他的某种程度上,已经成为这个城市的一张名片,所以政府也把大雁塔看的弥足轻重,把大雁塔周围的大雁塔广场建的壮阔而恢弘,周边带有浓郁古风的商业建筑和休闲设施,把大雁塔烘托得更加威严神圣。广场的建筑在保持着古老厚重的城市风格外,也注入了现代社会的文化观念和高科技的元素,把古老的城市和现代的文明有机统一的成为和谐的一体。
我愿大雁塔承前启后,源远流长的传承历史的文脉。我愿大雁塔高高耸立在古城西安,成为一座历史的丰碑,见证着西安这座古老城市的昨日和今天。















、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