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五辑  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2012-10-06 20:06:26)
标签:

旅游

鼓楼

中卫人民政府

二龙戏珠

建筑坐标

分类: 旅游札记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中卫鼓楼

    我从兰州乘上火车,经过几个小时的跋涉到了中卫,天上下着蒙蒙细雨。L君相约在车站前接我,中卫的乘客不多,走出车站我一眼就看到L君那熟悉的身影。

    在L君开车送我去宾馆的路上,途径一十字路口,一座昂然矗立的鼓楼映入眼帘,这个中卫市区的古老建筑引起我极大的兴趣,在宾馆放下行李,我就冒着细细小雨来到不远的中卫鼓楼。

   查阅史料记载,中卫鼓楼始建于明崇祯四年(1631),清嘉庆二十二年(1817)七月十四日庙会时,不慎失火焚毁,仅留下鼓楼基址。清朝道光十一年(1831),知县艾椿年发动当地士绅一道捐资重建,于翌年建成。

  解放以后,鼓楼进行过多次维修。1955年,政府拨款对鼓楼包砖修整; 1984年被列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维修时,按照党的民族政策,遵循文物维修还原历史的原则,改为“控制边陲"; 1988年中卫人民政府又先后三次拨专款粉饰彩绘。 1992年10月,中卫市文物管理局本着恢复文物原貌的精神,在征得有关部门同意后,自筹资金着手复原。 1997年中卫人民政府又拨专款对鼓楼进行粉饰彩绘。

     鼓楼在清朝初名为“丈昌阁”,高23米,通高30米,重楼三层,是一座四方台基拱洞型的楼阁建筑,基座正中为“十”字形门洞,分别通四面街道。门洞高3.75米,中心为穹窿顶,正中有八卦藻井,入卦图周围悬木雕八仙像,四个角嵌有石雕龙首,昂然相对。鼓楼型制为四面八方一体式,楼的西南角有一小门可通达楼基上部。

   基座之上正中建有三重檐十字型歇山顶的主楼,每面三开间,三层三檐,每层有十二翘角,最上层四面有现景回廊。

    楼基上四面建有小型陪楼四座,其内壁分别刻着鼓楼始建、重建的背景、时间、经过及有关事项等。楼顶正中竖垒黑色陶球六颗,四周置蟠龙,组成群龙戏珠的画面,你不论从角度看鼓楼角度看,均能看到二龙戏珠的格局。

    我围绕着鼓楼在这座十字街头徘徊,从不同的角度观赏这座造型精湛的鼓楼。 鼓楼的基座四面门楼上面刻有匾额,是按方位反映中卫地理形胜的,其东门“锁扼青铜”;南门“对峙香岩”;西门“爽挹沙山”;北门“控制边夷”,分别对应着四个方位,各有说法。

    不知什么原因,鼓楼没有开放,让我无法亲自登上鼓楼,去窥探他更多的细节和内部结构,我只能在鼓楼下整体观赏鼓楼的雄姿。我转了一圈又一圈,看鼓楼那飞檐耸立的飒爽英姿,看淅淅小雨中沉默了数百年古典建筑,他默默地见证着宁夏大地的风风雨雨,见证着历史的沧桑和宁夏的昨天。

    鼓楼,是历史对中卫这个年轻城市无私的馈赠,是中卫这个小巧玲珑的高原城市的一座永恒的建筑坐标。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第五辑 <wbr> <wbr>塞外江南(二)中卫鼓楼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