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第一辑  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2012-08-27 19:01:31)
标签:

玄奘

西安

大雁塔

大慈恩寺

地宫

旅游

分类: 旅游札记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大雁塔风情 

    大雁塔是西安市著名的旅游景点。建于唐代永徽三年(公元652年), 是玄奘和尚为藏经典而修建,塔身七层,通高64.5米。被视为古都西安的象征。

    我之所以谓之大雁塔风情,是因为今天的大雁塔,已经远远超越跃了大雁塔宗教和建筑的概念,成为西安的一张城市名片,大雁塔外围的南广场和北广场,已经成为西安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大雁塔又名大慈恩寺塔,位于中国陕西省西安市南郊大慈恩寺内。因坐落在慈恩寺西院内,故原称慈恩寺西院浮屠。是中国唐朝佛教建筑艺术杰作。

  大雁塔是楼阁式砖塔,塔通高64.5米,塔身为七层,塔体呈方形锥体,由仿木结构形成开间,由下而上按比例递减。塔内有木梯可盘登而上。每层的四面各有一个拱券门洞,可以凭栏远眺。整个建筑气魄宏大,造型简洁稳重,布局协调结构合理,格调庄严古朴,是保存比较完好的楼阁式塔。在塔内可俯视西安古城。

  大雁塔是西安市的标志性建筑和著名古迹,西安市徽中央所绘制的便是这座著名古塔。

  唐代诗人岑参对大雁塔赋诗中赞道:“塔势如涌出,孤高耸天宫。登临出世界,磴道盤虚空。突兀压神州,峥嵘如鬼工。四角碍白日,七层摩苍穹。”大雁塔的恢宏气势,由此可见一斑。 

     查阅历史记载:大雁塔始建于公元652年(唐高宗永徽三年),玄奘法师从天竺(今印度)取回佛经,曾在慈恩寺主持寺务,以“恐人代不常,经本散失,兼防火难”并妥善安置经像舍利为由,拟于慈恩寺正门外造石塔一座,遂于唐永徽三年(公元652年)三月附图表上奏。唐高宗由于玄奘所规划浮屠总高三十丈,以工程浩大难以实现,不愿辛苦法师为由,恩准朝廷资助,在寺西院建五层砖塔。而后武则天长安年间重建。后来又有多次修整。

    大雁塔在唐代就是著名的游览胜地,因而留有大量文人雅士的题记,仅明、清朝时期的题名碑就有二百余块。大雁塔所在的大慈恩寺是唐代高僧玄奘专门从事译经和藏经之处。寺内宝塔名为雁塔,由于后来在长安荐福寺内修建了一座较小的雁塔,慈恩寺塔叫作大雁塔,荐福寺塔叫作小雁塔,一直流传至今。大雁塔仿西域窣堵坡形制,砖面土心,不可攀登,每层皆存舍利。玄奘法师亲自主持建塔,历时两年建成。因砖表土心,风雨剥蚀,五十余年后塔身逐渐塌损。

  武则天长安年间(公元701年—704年),女皇武则天和王公贵族,斥资在原址上重新建造,新建为七层青砖塔。还有一说法,公元704年大雁塔改建,塔增高至10层。公元931年,五代时后唐时期对大雁塔进行改建,又降至七层。唐末以后,慈恩寺寺院屡遭兵火,殿宇焚毁,只有大雁塔独存。

  公元931年(五代后唐长兴二年)对大雁塔再次修葺。后来西安地区发生了几次大地震,大雁塔的塔顶震落,塔身震裂。

  公元1604年(明朝万历二十三年)在维持了唐代塔体的基本造型上,在其外表完整的砌上了60厘米厚的包层,使其造型比以前更宽大,就是今天我们所见到的大雁塔造型。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大雁塔于1961年国务院颁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64年对大雁塔进行过一次整修,基本保持了原来的风貌。

  经考古专家多方考证研究,认为大雁塔和法门寺宝塔一样,塔下可能藏有千年地宫。由此推测玄奘自印度取经归来后,所带回的珍宝有可能藏于大雁塔下的地宫内。

  据史料记载,唐贞观十九年(公元654年),玄奘从印度取经归来后,带回大量佛舍利、上百部贝叶梵文真经及八尊金银佛像。为了供奉和珍藏带回的佛经、金银佛像、舍利等宝物,经朝廷批准,玄奘亲自主持建造了大雁塔。但直到现在,玄奘所带回的珍宝到底珍藏在哪里,却无人知晓,成为一个历史之谜。

  专家认为,古塔地下一般情况下都有地宫,大雁塔地下肯定也藏有地宫,只是大雁塔地宫尚未发掘而已。由此推测,大雁塔下的地宫里极有可能藏有玄奘当初带回的佛教珍宝。

  西安大雁塔保管所所长解守涛介绍,2007年有关部门曾对大雁塔的内部结构进行探测,探地雷达曾经探测出大雁塔地下有空洞,这些空洞应该就是大雁塔的地宫。待到大雁塔地宫面世之时,会解码更多的历史迷团。

    大雁塔外的广场,已经成为一座浩大的市政广场,现代化的市政设施,配套的景观雕塑和园林绿化带,豪华的商业设施,让大雁塔周边成为人流如织的繁华闹市。大慈恩寺已经消失了往日的古刹钟声,佛门净地已经失去了那曾经的幽雅和宁静。

    现在的大雁塔广场,已经成为一个功能齐全的市政广场,成为西安一处繁华的市区。至于大雁塔,则只成为古城西安的一个符号。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第一辑 <wbr> <wbr>古城西安(二十一)大雁塔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