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2011-07-27 10:47:30)
标签:

黄龙溪

明末农民起义

唐家大院

巴蜀风情

《水经注》

分类: 旅游札记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黄龙溪风情

    六月二十四日,是我们川藏之旅倒计时的最后一天,按原计划要去都江堰和青城山一日游,联想到峨眉之行的种种遗憾,决定放弃这次活动,改为黄龙溪古镇自助游。

    我之了解黄龙溪,是源于在成都列车上和一位常驻成都的生意人聊天,我跟他咨询起成都外围的景点,他极力推荐黄龙溪,看来应当是个不错的去处。我们还是从新南门旅游集散中心登上大巴车,一个多小时便到,交通颇为方便。

    黄龙溪位于成都平原距市区四十余公里的双流县境内,在鹿溪河和府河的交汇处,是一个有着1700年历史的古镇,已经确定为四川省级旅游风景区。

   历史上的黄龙溪古镇不仅是一个商旅云集的繁荣古镇,也是古蜀王国军事要地和成都南部江防重地和屯兵据点,公元前316年,末代蜀王曾在这里做过最后的拼杀;诸葛亮南征曾在此驻守重兵;明末农民起义领袖张献忠也曾在这里和官兵血腥厮杀。

    两千多年来,古蜀先民在此地生息繁衍,近年发现的古汉墓群留下先祖艰难创业的踪迹,三国时代这里是蜀汉政权的发祥地。黄龙溪古称赤水,关于黄龙溪的来历,可追溯到《水经注》的记载:“武阳有赤水其下注江,建安二十四年,有黄龙见此水,九日方去。”《荔鼎录》记载:“蜀章武二年,黄龙见武阳之水九日,铸一鼎,象龙形,沉水中”。故此称黄龙溪。

    因为黄龙溪之水源充沛,较之洛带古镇,这里平添了许多阴柔和灵气,走进古城,一道溪流穿过古镇,炎炎夏日顿感几分清爽。古镇内,明清时代的建筑比比皆是,仍然保存完好,木柱青瓦的亭阁楼榭,古朴典雅的民居房舍,精刻镂雕的栋梁拱柱,绘龙画凤的壁画图饰,不仅记录了昨日的兴盛辉煌,直至今天也散发着浓郁的巴蜀风情和文化艺术内涵。

    当你驻足在古镇石阶上,当你休憩于溪边石桥旁的木凳上,这里到处是浓荫蔽日,遮挡了烈日的烘烤,黄龙溪的潺潺流水像一曲高山流水般的华丽乐章,和古朴宁静的老街组成一幅悠长的古镇市井画卷,把你带入诗情画意的境地。古镇更有六棵树龄均在千年以上的老榕树,枝繁叶茂给我们带来勃勃生机。

    黄龙溪还是一处佛门净地,现存的镇江寺、潮音寺、龙古寺三座古庙仍完好的坐落在曲径幽深的老街上,可谓寺中有街,街中有寺,寺庙内终日香火不断、梵音缭绕,每天都有许多虔诚的朝拜者来这里祈愿求福。

    在老街两侧,是数不清的饭店和地方特色小吃,门前的酒旗和串串灯笼一路高挂,成为一道独特的风景,诸如“鱼香子”、唐酥店,最多的还是石磨豆花,喝一碗,那香滑嫩辣让你经久不忘、回味无穷。

    古镇茶馆,也许是黄龙溪民风民俗的代表,和一种延续久远的休闲生活方式,那清凉的河堤边,那街边的绿荫下,竹台、竹凳、竹椅一字摆开,一把花花绿绿的醒目阳伞支撑着,几元钱,不计时间,便有一个海阔天空、惬意休闲的好去处,从中可以看到成都人那种休闲的生活节奏和优雅的生活方式。

    老街深处,三县衙门还是森然壁垒,默默地向我们诉说着众说纷纭的民国历史;古码头虽已水退船消,依稀可见南方丝绸之路那曾经的恢弘和繁荣;唐家大院那空旷的院落似乎还洋溢着昨日的欢声笑语,见证着唐家家族的悲欢离合;陈家水碾现在只成为一种象征,妄自勾起多情的游客发思古之幽情。

    古镇犹在,人去楼空,时光更替,物是人非。我们站在老街上,看到的是今日的古镇喧嚣,看到的是我们心中向往的一道风情。

   历史的册页上,仍然非常清晰的写着:神马都是浮云······。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走近巴蜀(八)黄龙溪风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