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的宽窄巷子
还没有到成都,就听说过成都的宽窄巷子,甚至有说法:不到宽窄巷子,莫说到过成都,我当然不能错过。好像潜意识里是因为这份好奇。
说起宽窄巷子的历史,我们就不能不朔源到成都建都时的少城,据《华阳国志-蜀志》记载:秦国在古蜀国灭亡后的两年,即公元前341年移秦民到成都,秦国大夫张仪筑成都城,成都城的历史以此开篇,距今已2300年。
张仪第一次筑成并没有包括整个成都地区,城墙只包括了成都东部的一大半,西边的一大片没有包括在内,于是有了第二次筑城,一座城市分成两部分,东边称大城,西部成为小城,因为古代小、少二字通用,小城在习惯上被称作少城,一座城市分作两部分,也成了古人说的重城。
现在的宽窄巷子就是千年少城古街区唯一的遗存,也是北方胡同文化和四合院建筑风格在南方的孤本。
宽巷子在清朝年间叫兴仁胡同,后改为宽巷子,如今的宽巷子是老成都生活的再现,你在这条老街上漫步如同走进老成都平民生活体验馆,可以感受到浓郁的成都市井风情和那些几乎要失传了的老成都民俗生活场景。在四合院里,你品一杯盖碗茶,点一道地道的川菜,古老巷子会唤起你对老成都的亲切回忆。
那些老建筑和灰砖墙虽然经过精心修整,还是保留了岁月的瘢痕累累,不经意间一回头,你会看到门首立一古装人物塑像,从那闪动的眼睛才能看出原来是一个街头模特的古装扮相,和他和一张影,让你宛若回到百余年前的老成都。
穿过一段南北走向的街巷,就到了窄巷子,这里曾叫太平胡同,反映着老成都人厌恶战争希望过上平安祥和生活的祈愿。如今的窄巷子经过精心规划和设计,成为以西餐。咖啡、主题文化会所等商业场所,将古老的街巷引入现代文化的元素,彰显了这里的国际化意识。
井巷子紧邻窄巷子之南,清时曾称为如意胡同,因巷北有明德坊,又称明德胡同。辛亥革命改为井巷子沿用至今。关于井巷子的来历,顾名思义是否和井字有关?经询问确有其说,但我且没找到这口老井。
如今的井巷子已经规划为以酒吧为主的休闲场所,成为成都夜晚最热闹的地方,每到华灯初上,这里就是一个梦幻的世界,扑朔迷离的霓虹流光溢彩,笑靥如花的芙蓉女子飘然若仙,井巷子成就了老成都的“现代生活”。只是,我不希望这种过度的商业开发肆意蔓延,那样,会冲谈这里古朴典雅的古街风情。
你信步行走在宽窄巷子里,看到最多的是各式的茶馆,几位亲朋好友圈椅围坐,每人只消十元钱,沏一杯香茶,便寻得一个海阔天空的调侃空间,这里没有生意场上的厮杀和硝烟,没有官场上的尔虞我诈,只有那份忘情的休闲。成都人的悠闲与惬意,也许源于这里大街小巷的茶馆和浓郁的茶文化。
宽窄巷子的街道是陈旧的,四合院建筑充满传统的古朴情调,这里没有豪华的装潢,只是从其间装饰风格和门头装潢中注入的现代元素,从那古建筑中脱颖而出的现代休闲方式,让我们感受到时代的气息。现在的宽窄巷子,是成都一道亮丽的旅游风景线,是一个内涵厚重的艺术沙龙。
放眼宽窄巷子的不远处,就是现代社会繁华的商业区,那动辄几十层高的摩天大厦栉次邻比,那是黄金白银堆砌的奢华世界,那是兵戎相见的商业战场,那是时间和金钱比生命都重要的生意场,相比之下在我们的眼中却是那样的充满竞争和杀戮,那样的无情和冷漠。而宽窄巷子让人们留恋的,是那浓浓的生活气息和文化韵味,是我们可以找到昨天、可以找到自我、可以找到亲情的地方。这里的那份悠闲,那份惬意,那份令人怀旧的氛围,也许正是宽窄巷子在成都人心中的无穷魅力。
我喜欢成都那韵味十足的宽窄巷子,喜欢四合院散发出的浓郁生活气息,我更喜欢成都人那悠然自得的休闲方式。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