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的老伙计们
今天收拾旧家当,又翻出了我用过的相机,触景生情,引起我数十年衷情摄影的一份情怀。勾起我往日久远的回忆和人生经历的变迁。
相机,曾几何时是一件罕见的豪华物件,在物资匮乏、经济落后的年代,谁家有一架相机不仅会令人刮目相看,甚至会引起其家庭背景很多神秘的猜测。
涉足摄影,是六十年代中叶,我第一次亲自拿相机去公园拍照片,是一九六六年的秋天,而且是通过同学借到一架让照相馆工作人员瞠目的德国135单反机,这让我自豪了很多年。七十年代前,喜欢摄影的人只能靠借用相机来满足这种奢侈的消费,而且年纪轻轻的我,能借到相机都算是一种很大的能力,都值得沾沾自喜。
那时,我就自制了曝光盒和一架放大机,这种能力归功于我少年时期,曾经有几年从事航模制作活动的经历。我用这些设备完成冲印、放大、着色过程,而且掌握了较为成熟的暗房技术。这是一件很风光的事,在那个精神空虚的时代填补了我很多的精神空白。
直到八十年代初,我才真正有了一架自己的相机,是一家台湾产富兰卡自动相机,从那时起也开始了彩色照片时代。成为我摄影的第二个高潮,可惜是后来在一次崂山之游后不慎丢失了。我还买了一架青岛-6型相机,这是青岛照相机厂和德国合资生产的相机,它见证了青岛相机的历史,今天看来,它是多么简朴,简直就是一只丑小鸭,可就是从那时开始,相机进入寻常百姓家。
八十年代末,我在沈阳一商场花了一千余元购得一架俄制侦吉特相机,它配备一个标准镜头和一个硕大的长焦镜头,这在当时工资不到百元的条件下,也算是奢侈之举。这架相机伴随我摄影进入第三个高潮,它的长焦大大延伸了我的视野,也大大激发了我的摄影热情,我的许多早期花卉等特写照片都是它的杰作。
为了学习摄影,我买了一套纽约摄影学院全套摄影教材,教材由浅入深,其印刷精良、图文并茂,让我从摄影基础知识到摄影技巧得到进一步充实和提高。
九十年代初,我又有了一架XR-10M理光单反机,而后又花两千余元配备了一个28-105专业变焦镜头。这架性能卓越的理光相机让我得心应手的用了几年。
1996年,我咬牙购得一架美能达500单反机,配备一个28-70镜头和70-210镜头,增加了长焦的功能。我的摄影活动又走入一个新的高潮,他跟着我走了大半个中国,留下大量的照片和几十本精装影集,也是我摄影投资最大的时期,我家里挂了一张近两米长的黄山风光照片,就是这个时期的作品。
数码相机的出现,从根本上颠覆了胶片相机的地位,这让我心有不甘。说实话,我很长时期内是排斥数码机的,一是当时数码机像素还很低,画面质量无法和传统照片相比,二是感觉数码照片依靠电脑后期制作可以任意造假,有违摄影的真实性,难以体现摄影的创意。
随着高科技的发展和数码机频繁的更新换代,更是数码机低廉的摄影成本,动摇了我内心的坚守,终于在进入新世纪后没几年,购置了一架富士9600套机,这虽然不是一架专业机,也是一架性价比极好的发烧友级相机,其功能齐全,近千万像素在当时也算是很超前的,还有28-300的镜头也能满足旅游休闲的摄影要求,而且携带方便不用频繁换镜头。这架相机陪着我南行北游、登大山名川立下汗马功劳,由于没有胶片和冲印之成本,是我的摄影作品激增的时期。留下数以万计的风景照片。
近两年,从工作岗位退下来,休闲的时间更充裕了,除登山旅游外,常有一帮摄影的朋友邀我摄影采风,没有一架像样的相机,实在难以达到高质量的摄影要求。另外,我一直是个业余级的摄影爱好者,多方涉猎的爱好也不容我在摄影方面投入全部的精力,还有经济的考虑,我权衡再三,于今年购置了一架尼康D80,虽不超前,但相机性能参数还是不错的,原配的18-135镜头也能满足一般的摄影要求,现代科技的飞速发展,让专业摄影器材的更新换代愈加频繁,现在经济的不平衡,让摄影爱好者队伍装备的差距越来越大。动辄数万数十万的摄影装备,让我们这些爱好摄影的工薪阶层望之生畏。
我希望,这架尼康伙计会陪着我度过一段充实的休闲生活,我还打算今年完成我的西藏之旅,届时,他将陪着我走上世界屋脊,去聆听那里纯净的天籁之音,去感悟西藏那荡涤心灵的宗教氛围,去欣赏那里迷人的风情风貌。
这些退休的老伙计见证了我的业余生活情趣,我始终钟情于它们,不仅将它们纳入我的收藏,而且常常拿出来看一看,回顾那往昔的岁月,如数家珍的回忆着每一架相机给我带来的快乐,我将永远和他们厮守。

它见证了青岛相机的历史

威武的长炮

性能卓越的理光

美能达-我曾经的爱
富士陪我进入数码时代

我的尼康

加载中,请稍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