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紫砂壶中的“竹器”

(2010-03-07 06:17:34)
标签:

杂谈

分类: 拾趣

         紫砂壶中的“竹器”

                

            紫砂壶中的竹器

   

    当我们浏览在宜兴的紫砂壶批发市场的时候,到处都是各种各样的紫砂器,让你感到眼花缭乱,目不暇接。装潢精致典雅的店铺橱窗里、货架上、柜台中,一只只晶莹剔透的紫砂工艺品会让你不断的发出阵阵惊叹,其款式、色泽之美,工艺之精,令人瞠目结舌。真可谓:只有你想不到的,没有你找不到的。

    如果你是一位有些收藏品位的爱好者,主人会热情的把你招呼到楼上,沏上一壶好茶,津津乐道的给你推荐几把上好的紫砂壶作品,把茶壶的种种特色和作者的名气向你一一介绍。交易过程简直就是参加一次颇有儒雅气氛的紫砂壶艺术沙龙。    

   在单把的紫砂壶中,一般分为两大类,即光壶和花壶,亦称光器或花器。前者是各种传统题材和经典款式的紫砂壶,没有花里胡哨的点缀,颜色一般也是单一色彩,主要是以显示紫砂壶工艺大师精湛的制作手法和高超的工艺水平。而花壶则是吸取了各种艺术手法于一体,采用雕、塑、变形、浓缩、夸张的手段,制成各种器形、花色的紫砂壶,让我们从中不但体会出作者高超的制壶手法,更为之巧夺天工的创意而惊骇。其中大量以竹为题制作的的紫砂壶独成一类,让我们叹为观止。

   在我的紫砂壶,有几把以竹为题材的作品,是我十多年以前去宜兴紫砂市场考察,随性偶得,虽价值不高,难登大雅之堂,却不乏情趣,其栩栩如生的造型让我十分喜欢,不时的取出来观摩雅赏。

    题头的这把老竹根壶,器形较大,作者独具匠心的把老竹根的各个细节刻画得淋漓尽致,那干裂的缝隙,细微的虫蛀痕迹,残破的断面和略有朽意的根节,以至那斑斓的色彩,无不透出这把老壶的沧桑,却没有一丝做旧的痕迹,更有甚者,当你把它举在手中,完全没有陶瓷制品的冰冷感和沉重感,轻巧而如同一把竹根雕刻的作品。连壶盖上的那只鸣蝉,似乎随时都会展翅高飞。正如壶身上的铭文:看得无厌。

    下面这三把竹壶,明显刻画的是新竹,竹的弹性尚在,竹香犹存,青翠感让我们觉得似乎浇上一点水就会萌发新芽。特别是那把高高的提梁壶,刀斧砍伐的痕迹尚存,惟妙惟肖,让我爱不释。另一把形似冬笋的紫砂壶虽创意很好,但做工粗糙,工艺欠佳,其观赏价值大打折扣。放在一起对比,天壤之别,看来紫砂工艺之水平高低何以了得,绝不是可以随意而为之。

   以竹为题材的紫砂壶器形很多,如梅竹壶,一捆竹壶,竹节壶都以各种形式表现了竹的刚直,潇洒,飘逸,塑造了一个个生动的紫砂作品,这恐怕与我们国人对竹有着独特的欣赏和爱好有关,也表现了浓郁的东方文化的色彩。历代的紫砂大师都曾以竹为题,留下他们珍贵的存世作品,如明代陈仲美的束竹柴圆壶,清代蒋万泉制作,陈曼生铭文的竹节壶,邵大亨的八卦束竹壶,陈凤年的竹段壶,范恩章的高竹鼓壶,近代冯桂林的五竹壶,四方竹段壶,吴银根的竹段壶,朱可心的竹节壶,竹梅壶,汪寅仙的斑竹提梁壶,李碧芳的双色三竹壶都是紫砂藏品中的珍品,至于现代,以竹为题材的名家大师作品,更是玲琅满目,枚不胜举。

    紫砂壶,现在已经越来越为更多的人所青睐,成为家中陈设的高雅工艺品,朋友来访中常有不少感兴趣者,我会如数家珍的把我的紫砂壶取出,向他们一一道来,在观摩和探讨过程中,不仅提高了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也给朋友带来无限快乐,丰富着我们的生活情趣。

 

 


紫砂壶中的“竹器”

紫砂壶中的“竹器”

紫砂壶中的“竹器”

紫砂壶中的“竹器”

紫砂壶中的“竹器”

紫砂壶中的“竹器”

                                                                         2010年3月7日晨草于灵璧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前一篇:闹元宵
后一篇:鲍鱼岛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