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楷体gb2312品德与社会钱该怎么花压岁钱 |
分类: 教育天地:教育随笔 |
一大早,一孩子就跑来汇报:“老师,Z找W要了40块钱!”我的第一反映就是W的钱来历不明。于是我对那孩子说:“快把W给我叫来,他是个有钱人,也让他借点钱给我花花。”
当W来到我身边的时候,手里握着一个冰激凌。虽然已经闻到了初夏的味道,但是吃冰激凌还为时过早。他的一个裤兜里放着鼓鼓囊囊的毛钞,十元的五元的一元的,一览无余。
“还有多少?”他不做声。我又好气又好笑,把所有的毛票都掏了出来。“22块。”我数给他看。然后我询问钱的来历,“我的压岁钱。”孩子理直气壮。“压岁钱?”100元虽然不多,但是家长一般不给孩子这么多的零花钱的。“是的,我的压岁钱。”孩子回答得毫不虚心。“说实话,到底是那你是自己拿的还是爷爷奶奶给你的,呆会我给你家长打电话问清楚!”我换了个角度问。“我自己拿的!”孩子终于低下了头。
这是个非常听话的孩子,特别从我接手这个班级之后,孩子对学习也有了比较浓厚的兴趣,成绩从三年级的中下等一跃为中上等了。在我的眼里,他就是个“乖乖宝”,偶尔他也有小调皮,但是总能迅速改正错误。他总是腼腆地笑着,总是在放学后跟我有礼貌,依依不舍但又兴高采烈地跟我道声再见。这个孩子,我打心眼里喜欢。
“那你怎么只剩下这么点钱了?”我问孩子。孩子告诉我买了些吃的,买了些学习用品,外借了一部分,当然,还有30多元钱去向不明。
接着我问Z为什么找他要钱,他告诉我:“Z说我从一年级到四年级吃了他不少的东西,要值这么多钱。我给他后,他已经还给我了。”涉于我的“威严”,Z这个善于察言观色的家伙早就把“取之无道”的钱还给了主人。当然,我也将Z叫过来对证,说法一致。Z这个臭小子,我简直有些忍无可忍了。前不久找一位三年级的孩子“借”钱,我刚找他谈过话。说是“借”,无非是以大欺小,强借硬要而已。谈过话,做过思想工作,当然也不乏应有的“吓唬”,也得到了他貌似真诚的承认错误和痛改前非的承诺。真没想到,他居然这么快就好了伤疤忘了痛!这孩子,对钱一直有比较强烈的渴望,而且动过不少的心思,卖过蚕,借过钱……该如何正确引导他呢?
姑且将Z放在一边,先解决W的问题。闲了后给W家打电话,他奶奶接的电话:“真的啊!这个狗杂种,胆子太大了!我一定要一定要……”我还屏息凝听她老人家想出了个什么好主意,谁知,听到的是“我一定告诉他的妈妈、爸爸。”老人家认真思量了一番,然后才说妈妈和爸爸,大概,她在思考爸爸和妈妈哪个更厉害,可以给孙子一个教训。我顿时忘记了这件事的不快,为奶奶的“恐吓”乐了,没憋住扑哧一声笑了出来。奶奶在那边一听,也轻松了一些,说:“您是王老师吧。”“是啊,您过会来学校一趟吧,也看看你放在什么地方的钱不见了。”“好的好的,我现在正在割油菜,晚上来。”“好!”我满心愉快地答应了。
说实话,这个老人的反映是不让人太愉快的。第一,孙子犯错了,接到电话就开骂了,是骂给我一个人听的,孙子根本听不见啊;第二,她的吓唬让人觉得很滑稽,我一定要一定要……这样的吓唬,并不具有“杀伤力”啊!第三,老师请家长到学校里来还推三阻四的,不积极主动地配合……但是,我并没有在乎老人的这些言行和态度,而是很愉悦地安慰了老人答应了老人的要求,然后挂断了电话。
两个孩子,对金钱都有着渴望,而且他们都有着自己追求金钱的方法。Z是花言巧语地“勒索”“要挟”,而W就直接顺手牵羊。而且,他们对金钱的利用也是不一致的。Z是为了买吃的买喝的买玩的,纯粹为了自我消费自我享受,但是W却不是这样,他在意的只是拥有的过程,送别人一些,借别人一些,这都是他拥有金钱的目的。
我想,我们的孩子还是缺乏对“金钱”真正的认识,他们不知道这些钱是怎么来的,该怎么花,该给孩子们补上这一课的。其实在《品德与社会》中孩子们学习过《钱该怎么花》,为什么他们生活中却表现得那么无知呢?其实这个问题值得我们所有的教师深思。而家长,更应该引导孩子正确对待金钱,合理花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