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坚守教学岗位
(2012-04-14 09:51:48)
标签:
少儿狄克美国楷体gb2312 |
分类: 书海遨游:读书感言 |
为何坚守教学岗位
——《教室里的心灵鸡汤》读后感
这本书放在书柜里很长时间了。当时读这本书的时候,我是当故事读的,而且我对书名——《教室里的心灵鸡汤》是不以为然的,不就40个故事吗,将此说为“心灵鸡汤”确实有些名不副实。这次,我重新注意这本书,依然是被名字所吸引。当我重新翻开这本书的时候,随意阅读其中的一个故事的时候,我的心灵却为之一动,这的确是一本好书。于是,我再次细细阅读。我亦知道,我的感觉为何有这么大的差距,而是因为我在不断进步。在这两年里,我虽然没有潜心读书,但是还是读了一些书,正是受到书香的浸染,正是在不断且思且行,我才有了一点微小的进步。
在这本书里,为我们介绍了四十个故事。但是,这绝对不是普通的故事,而是能直达我们心灵的故事。在这本书里,我们也可以看到每位教师为了学生几乎是全力以赴,绞尽脑汁。但是,无一例外的是这些教师都充分享受着教育生活。正如前言里所说”教学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教学已和我们的生命融为一体,我们有什么理由不珍惜它,善待它,享受它呢?
在这些故事中,有不少的教师谈到了自己为什么会坚守教学岗位。
其一,教学过程是一场美丽的等待。
首先分享一个小故事:柯林是个活动能力强有勇气的孩子,但是他生下来就没有左手腕,因此他必须面对更多的挑战,超过常人几倍的挑战。体育课的时候要爬绳,柯林很担心,因为他的棒球和篮球能力闻名全校,因此他必须爬绳成功,这样才能保住他运动员的荣耀。于是,玛莉安教师和柯林拟订了一份计划,并在之后的是数周之内不停训练。当爬绳的那一天到来的时候,柯林爬到了绳子的顶端,而不少肢体健全的孩子都没能成功。玛莉安老师教给柯林的不仅是爬绳的技巧,而且让柯林掌握住努力奋斗的精神,而柯林带给玛莉安的也不仅是成功的感动和愉悦,而是从柯林的身上学会了等待另一个时刻的到来,将所有的等待时刻连在一起,就是整个的教学生涯。
当然,这个故事带给我不只是感动,影响深远收获多多。
每位教师都会对教学生活产生倦怠感,因为教学工作总是日复一日重复着,除了所面对学生不一样。但是,实际上,貌似一样的教学工作是不一样的,因为每个生命都有着自己的特质,而我们在面对着这些不同特质的学生的时候,我们必须学会等待,享受等待的过程。让学生在我们的等待中学会关爱他人,学会珍爱生命,学会生活的能力,学会学习的方法,学会掌握各种美好的精神。这样的过程是不会重复的,是妙不可言的,是值得等待的,当然,我们要怀着一颗感恩的心,一颗淡定的心,一颗幸福的心去守侯。如若这样,又谁会觉得教学难以坚持,会放弃教学岗位呢?
其二,教学过程是撒播爱和希望的种子的过程。
狄克老师是美国的教师,但是美国并不如我们所想,处处是天堂。狄克教师面对的是墨西哥移民,父母从事传统农耕工作,英语能力很有限,可想而知道,生活比较困顿。狄克教师和他们的交往之间存在很多障碍。但是,狄克老师非常尊敬这些家长,去尽力了解他们的生活,学习他们的文化。
十二年来,狄克老师一直和少数民族的学生和家人交往。去了解他们,,尊重他们的民族和生活方式,向他们学习。更重要的是,狄克老师尽力为每个孩子分担痛苦,帮助他们,让他们在陌生的环境下生存。
后来狄克老师又和拉丁民族的父母相处,他不但教他们的孩子,还要他们写作文。
狄克老师说:“每位父母都希望他们的子女能生活在富裕的国度,过着幸福美满的生活,多念点书,不要像他们那么辛苦。”狄克老师在和这些父母长期打交道的过过程中,用尊重和真诚赢得了父母的信任和尊重。因此,狄克老师懂得家长的心声,并为此而努力。
我是农村教师,孩子的家长都在外打工,对孩子关心甚少。其实,我对家长是有怨气的,认为家长对孩子关心甚少,与教师的交流甚少,对我们的教师理解不够。而我万万没有想到,家长与教师的交往是互动的,我们没有去主动了解家长,倾听他们的心声。我总认为家长对孩子读书是不看重的,因为整个社会充斥着“读书无用论”,其实,家长的内心并不如我们所想。前不久,我的邻居证实了这些。邻居开缝纫店,收入可观,但是他总是教育孩子:“要努力学习,多学知识,这样就不用一天到晚缝个不停,这样才能改变这样辛苦的生活。”我以为他们非常满意自己的生活,挣钱多。其实,那只是自己自作聪明的猜想。我想,狄克老师带给我的启示是深远的,我应尊重每位家长,以真诚,谦虚的心去和家长交往,了解他们的想法。
对这个世界少一些埋怨,对所有人多一些慈悲之心,我想,这样我们才能收获更多的真诚和感动。此时,我又想到了这本书里的另一个故事,赛普老师的一个学生麦特经常喜欢惹是生非,乱发脾气,不可理喻。后来,老师了解到了孩子的痛苦,他的母亲因为不会算术要失业了。于是,老师帮助这个孩子的母亲学习算术,孩子也在这个过程中对数学产生了兴趣,并逐渐变成了一个好孩子。帮助家长解决眼前的难题,这也让教师收到了意外之喜。
我们不可改变的东西太多,比如教育制度,比如,薪资待遇,比如,孩子的留守;但是从另一个层面来说,教学就是一种改变现状的过程,比如帮助父母实现自己的愿望,能让更多的孩子过着幸福多一点,美满多一点,辛苦少一点的生活。虽然只是一点点,但是正是无数个教师的一点点,我们的世界才会更美好一点点。这个过程,就是撒播爱和希望的过程,在这样的过程中,亦要和狄克老师一样,享受收获,不计较付出,这样人生就会变得丰富,这样才会坚守教学岗位。
其三,教学过程能让我们的生活更幸福。
凯茜老师从教三十多年了,面临着退休的年纪。但是她对教学岗位恋恋不舍。她说:“也许因为有这些学生相伴,我才能一直保持年轻的心境,而正是我舍不得离开教育岗位的原因之一。”她坚信,自己虽然临近退休,但是仍可以给孩子帮助,能帮孩子推荐好书,能阅读孩子的新作,而这一系列的过程,能让她保持愉悦畅快的心境。
其实,在我们的教学过程中不时有感动伴随我们,只是我们没有学会享受这些感动。这些感动只是在我们的心头一闪而过,只是在我们的谈话中一笑了之。我们的教学过程,是需要我们去收藏整理的,这样才能感受到更多的幸福。
这本书还有一个小故事,爱上幼稚园教师的男人,他的太太珍非常爱班上的孩子。因此,他经常会在超市里寻找孩子可能喜欢的商品作教具或者礼物,他会在旅途中按妻子的要求将木屑带回家,他会倾听妻子讲述孩子们的故事,他会期待在每年九月看到新姓名和新面孔。
他说,如果没有一个幼稚圆的妻子,他不会有这么多机会享受突发奇想,不会黏衣夹的快乐……他们将珍对孩子的关心当成了生活的一部分,而这样的关心过程使他们的家庭生活更丰富和充实。
幼稚园教师的家属都充分感受到了教学过程的乐趣,可身为教师的我为什么感受到的只是疲惫和厌倦呢?我想,这是因为我没能如珍一样,将每个孩子当成自己手心里的宝,和他们一起欢笑,对他们付出爱心。爱的不够,因此,感受不到幸福吧。以欣赏的眼睛注视每张可爱的小脸,以欣赏的心情倾听每个孩子幼稚的话语,以宽容的心态接受每个孩子所犯的错误,以理解的态度去认识孩子们的眼泪和笑声,或许,只有这样才能保持年轻的心态,得到幸福的感受吧。
前天,班上的一个女孩子在朗读《声声慢》的时候,笑得“花枝乱颤”,简直是笑不成声。一次,两次,我都忍了。周五的时候,我终于狠狠地批评了她。事后想来,还是自己太过分,孩子可能不理解这首词的意境,我是不是该耐心一点,了解她笑的原因,帮孩子更好地朗读呢?换种心境,理解孩子,为她的笑而笑,然后帮助孩子,让她为词而悲而伤,最后再享受孩子凄切的朗读声,这不是一个快乐的过程。而我,将事情办糟了,自己生气孩子委屈啊!
最后,用序言中的一句话自勉——“教学的意义不只是在于我们做了什么而已,教学其实就是我们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