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静听花语
静听花语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6,276
  • 关注人气:841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蝙蝠和雷达》教学反思

(2012-03-28 10:52:37)
标签:

少儿

蝙蝠和雷达

口语表达能力

课文

课堂教学

分类: 教育天地:教学反思

《蝙蝠和雷达》是一篇短小精悍的科普知识短文,主要讲科学家为了揭开蝙蝠夜间飞行的秘密,经过反复实验和研究,证明蝙蝠夜间是靠嘴和耳朵探路飞行的。飞机靠雷达夜间飞行是从蝙蝠身上得到的启示。文章的脉络非常清晰,是按照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思路去写的。而且,本篇课文文字浅显易懂。选编这篇课文的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在阅读中抓住要点,准确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同时激发学生阅读科普文章的兴趣,拓宽视野。因此,我在教学中删繁就简,将教学目标定位为读懂课文内容,弄明白雷达和蝙蝠之间的关系即可。

 

上课之初,我让孩子们谈谈对蝙蝠和雷达的了解,然后出示课题,让他们质疑。初读课文后,让他们归纳文章的主要内容,归纳主要内容的时候注意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清楚即可。精读课文的时候,让孩子们围绕三个问题来思考:科学家发现了什么问题?他们为此做了哪些实验,实验情况如何?雷达探路和蝙蝠夜间飞行之间到底有什么联系?在交流的时候,着重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回答第三个问题,其实前两个问题非常简单。说的时候先让孩子们在小组内,然后在班级里说,多给孩子们说的机会,通过这样强化地说不但帮孩子们积累了语言提高了口语表达能力,而且让孩子们真正明白了雷达和蝙蝠之间的联系。最后引导孩子们阅读“仿生学”的资料袋,让他们谈谈所知道的人类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发明创造的故事,并给孩子们推荐课外读物。

 

这一课我觉得上的比较得心应手。其实,科普之类的文章一般是比较枯燥的,不太受孩子们欢迎的。因此,在这课教学之前我就考虑如何避免孩子们在课堂中的倦怠,那就要充分孩子们的学习积极性。孩子们在课堂中为什么会兴趣索无。我觉得很简单,就是孩子们无所事事,因为教师在讲,部分孩子们在思考回答问题,但大多数孩子却觉得课堂与他们无关。因此,在课堂中,我尽量少讲,让孩子们去完成一个个学习任务。教师为什么不停讲,为什么要讲述得那么详细那么透彻,我想无非是不放心,担心孩子们这也不懂,那也不会。因此,教师在课堂中一直有这样患得患失的心理。长期以往,教师对学生的不放心演变成了“整堂灌”,虽然课改了这么多年,但是我们教师的课堂中真正转变的不多,因为我们要应考。

 

这次信息技术课堂教学也带给我一些启示,在我们的语文的课堂教学中,也可以尝试“任务”教学法,给孩子们布置一个个任务,让孩子们为了完成一个个任务,而去主动学习主动探究主动思考。放开孩子们的手脚,也就给了孩子们一片飞翔的天空。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精致的教育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