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尊严》教学反思
(2012-02-23 20:26:26)
标签:
哈默楷体gb2312教学设计尊严 |
分类: 教育天地:教学反思 |
教研活动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周一我刚执教了《中彩那天》,今天又执教《尊严》。
《尊严》讲的是石油大王哈默的故事,他逃难到沃尔逊的时候,不肯接受镇长施舍的食物,非要干活换取食物,于是镇长让他捶背换取了食物,最后他留在了镇长的庄园里,并娶了镇长的女儿,并成为石油大王的故事。其实,这是一个纯杜撰的故事。第一次读这篇课文的时候,我注意到了一个细节,作者是一位中国人,当时我就有些疑虑,外国人的故事为何要中国人来写呢?于是我在网上查了哈默的资料。哈默在上大学的时候就已经是百万富翁,他让父亲的公司起死回生,因此,在他的生命旅程里根本不存在“逃难”这一说。不管故事的真伪如何,教学设计还是要以教材为蓝本。
由于上次上课的时候孩子们心不在焉,于是今天上课之前我给孩子们打预防针,什么上课要认真听讲啊,什么要积极举手发言啊,什么要开动脑筋啊……孩子们异口同声地回答我,一定会好好上课的。
其实,今天上课之后,我就发现了几个小萝卜头又分神了,叫他们朗读课文,他们就环顾四周眼睛一闪一闪的;叫他们思考问题,他们就摇头晃脑无所事事;叫他们默读课文点画批注,他们就浑水摸鱼为所欲为……总之,这些孩子的心思根本没在课堂上。虽然只几个孩子这样,我也不管今天的课堂上有多少教师听课,我还是温和委婉地告诉那些了孩子们该收心了。从没用过这一招,效果不错。看来,孩子们还是说话算话的,只是年龄太小,而我的课堂吸引力不够,因此他们才走神的。其实当孩子对课堂没兴趣的时候,我们首先就要从自己反思,而不能一味责怪孩子。
总的来说,今天能顺利完成教学任务,但是细节处理比较粗糙。当然这些问题不是突发性的,而是在情理之中的。备课匆忙,准备不够,这是上课的大忌。听课教师说的很含蓄,说课文挖掘得不深。的确是这样,有几处教学设计了,但是在上课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就偏偏掉了那个环节。后来想来,还是自己对教材领悟得不够,对自己的教学设计没有胸有成竹。比如讲哈默一定要做了事才吃东西的那个句子,做了事再吃和吃了再做事有什么区别?我心里都是迷糊的。我一直认为,做事再吃和吃了做事性质是一样的,这当然是我的偏执造成的,我认为这有些故弄玄虚。
准备了几天的课上完了,都觉得有那么多遗憾,都有那么多的问题,我在想我们平时的课,一般都是毛毛草草看过教材,然后设计教案就上,这些课里该有多少问题啊。我们常说要提高课时效率,要为孩子们减负,而这样随意的课堂如何高效啊,我们愧对孩子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