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用心灵去感受魅力

(2009-12-27 13:38:41)
标签:

《蒙娜丽莎》

名画

蒙娜丽莎的微笑

达·芬奇

杂谈

分类: 教育天地:教学反思

用心灵去感受魅力

 

——《蒙娜丽莎》教学反思

 

教学《蒙娜丽莎》之前,我先查阅了一些关于这副名画的一些资料。用心灵去感受魅力

 

《蒙娜丽莎》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代著名画家达·芬奇的肖像画作品。画中的主人公是当时的新贵乔孔多的年轻的妻子蒙娜·丽莎,这幅画画了4年。那时,蒙娜丽莎的幼子刚刚夭折,她一直处于哀痛之中,闷闷不乐。为了让女主人高兴起来,达芬奇在作画时请来音乐家和喜剧演员,想尽办法让蒙娜丽莎高兴起来。

 

这幅画完成后,端庄美丽的蒙娜丽莎脸上那神秘的微笑使无数人为之倾倒。人们对那微笑进行了种种猜测:是和蔼可亲的温婉的微笑?是多愁善感的感伤的微笑?是内在的快乐的标志?那微笑仿佛是这一切,又仿佛不是这一切。它的诱人之处,全在于那微笑的神秘莫测和令人倾倒。后以“蒙娜丽莎的微笑”喻指迷人的微笑或神秘莫测的微笑。

 

500年来,人们一直对《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莫衷一是。不同的观者或在不同的时间去看,感受似乎都不同。有时觉得她笑得舒畅温柔,有时又显得严肃,有时像是略含哀伤,有时甚至显出讥嘲和揶揄。在一幅画中,光线的变化不能像在雕塑中产生那样大的差别。但在蒙娜丽莎的脸上,微暗的阴影时隐时现,为她的双眼与唇部披上了一层面纱。而人的笑容主要表现在眼角和嘴角上,达·芬奇却偏把这些部位画得若隐若现,没有明确的界线,因此才会有这令人捉摸不定的“神秘的微笑”。法国巴黎卢浮宫公布蒙娜丽莎的微笑包含了83%的高兴、9%的厌恶、6%的恐惧和2%的愤怒。这一结果是由荷兰阿姆斯特丹的一所大学应用“情感识别软件”分析出来的。

 

我们现在看到的《蒙娜丽莎》是棕褐色调,略带些青绿色相,色彩简洁而沉静,朴素而凝重。单纯浑厚的色调与人物沉静内敛的精神气质相得益彰;深暗的衣饰、迷蒙的背景将人物脸庞及双手衬托得响亮动人;而均匀的裂纹则给人物增添了神秘气息,让我们欣赏她时带上更多的崇敬与神往。

 

了解了这些之后我打开课文,“咀嚼”着文章中的文字,此时读来,每个字似乎都散发着芬芳。课文语句生动,先是介绍了大家等候欣赏《蒙娜丽莎》的心情和此画来纽约展出的几番波折;接着作者用细腻的笔触介绍了《蒙娜丽莎》画像,具体介绍了画的尺寸大小,人物的外形,特别详细描写了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和神秘的微笑,优雅的坐姿、交叠的双手以及身后的背景。最后用精炼而意犹未尽的语言介绍了蒙娜丽莎给人带来了心灵的震撼,留下了永不磨灭的印象。文章文笔洗练,文字浅显流畅,读来也仿佛沐浴在《蒙娜丽莎》神奇的魅力中。

 

我对怎么组织教学这篇课文也有了大致的轮廓。我觉得在本课的教学中,应该充分发挥插图的作用,让学生通过插图先去直接去领悟作品的魅力所在,然后对照插图,把文中描写作品魅力的语段找出来,去欣赏蒙娜丽莎神秘莫测的美丽神韵和那如梦似幻的妩媚微笑。重点引导学生从蒙娜丽莎的面部表情以及她的坐姿、双手和背景等具体的描写中体会世界名画的魅力。

 

开课之初我就出示了《蒙娜丽莎》,让学生看着画像,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学生所谈泛泛,基本没有多大的感受。然后,我让学生用自己的笔写写你眼里的《蒙娜丽莎》。同样,学生所写的片段也不让人满意,他们写下直观看见的蒙娜丽莎的样子。看来,学生对名画还没有带着欣赏的眼光去看,他们认为就是一副普通的画像。于是,此时我介绍了《蒙娜丽莎》这副画的来历以及它所产生的影响。我马上注意到孩子们在听完介绍后表情的变化,他们有些喜悦,有些惊讶,有些好奇。于是我让学生自由读书,在弄清生字新词的基础上找出写《蒙娜丽莎》魅力的句子。

 

当学习蒙娜丽莎神秘的微笑的时候,我安排了一个小练笔,当我高兴时看着她,她仿佛在微笑着对我说(            );当我生气时看着她,她仿佛在对我说(            )。当我伤心难过时看着她,她仿佛在对我说(            );当我沮丧的时候,她用(        )的眼神望着我,仿佛告诉我(                           )。

 

我觉得在这课的教学中,大多数的学生还是没有欣赏到名画的魅力,学生的所谈基本来自文字所传递的信息,这副画并没有引起他们心灵的感应。上课中我还发现不少的学生语言贫乏,如何介绍一样东西对他们来说很难,典型的“心明口不明”。在课外还应该多指导学生对语言的积累。

 

用心灵去感受魅力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