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在新疆,用掉一元硬币真的好难

(2012-06-14 22:05:30)
标签:

新疆

奇遇

硬币

库什台

杂谈

 

 

http://s8/bmiddle/5dc9d3a5n79d757de65a7&690

http://s10/bmiddle/5dc9d3a5nc2696f5dd3b9&690

http://s5/bmiddle/5dc9d3a5nc2697c2d4404&690

 

 

 

在遥远的琼库什台,我意外地用掉了在裤袋里被拿捏了多少回的一元硬币。自从这枚硬币跟随我来到了新疆,它便屡屡遭拒从此郁郁寡欢。当它终于换了主人,我却不免欣然又怅然。

 

你想象不到,在新疆,用掉一元硬币有多难。

 

这是我到新疆的第一天。凌晨两点,我和晓中兴冲冲奔向伊宁军垦路上的大排挡。先是点了两碗哨子面,又要了两碗飘着香菜的清汤,最后叫了半只和洋葱大葱拌在一起的白斩鸡。孜然味道呛鼻,叫唤声不绝于耳。就在结账的时候,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我们掏出了42元,油光满面的女摊主收起了纸币,却把两枚硬币留在桌上,面对我们惊讶的表情,她用简短而友好的口气说:我们,这里,不收硬币的,我们,只收纸币。

得知邻近的摊主是江西妹子,我便和她商量:江苏和江西就是邻居,你帮我们做做工作。可她很为难,只是解释:这里不用硬币,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是不收的,我也不收。

那怎么办呢?我一边问着,一边将裤袋翻了个遍,终于在一叠名片中找到了一张一元纸币,想和女摊主开个玩笑:你看,我只有这一张,要不就算41元吧。没想到女摊主一口答应:那行那行。

 

难道硬币在新疆真的就是这样的命运吗?

 

这天上午,在喀赞其,我忽然跑到向导跟前说,你好,我能不能问你两个问题。她瞧瞧我说,你问吧。我说,第一个问题,你叫什么名字?她说,我叫阿力莎,莎可以有草字头也可以没草字头。我说,第二个问题,阿力莎你悄悄告诉我,别让别人听到,你们这里怎么不用硬币?阿力莎还是大声嚷嚷,哦,这个。硬币,我们这里是不用的,可能是不方便吧。

在巩留县的一个加油站里,我为硬币的流通作了又一次尝试。看到角落里有个便利店,我立马掏出一枚硬币奔向那里。朝营业员笑了笑,我问,你这里好用这个的吧?她笑了笑说,这个不好用,银行也不收的。看我失望,她安慰我说,可能乌鲁木齐那里的超市会要。我又问,这里为什么不用呢?她也很纳闷地说,这个,我也不知道。

这个晚上,我带着寂寞的硬币进入了特克斯县城。这个著名的八卦城有八条交叉的主干道。在霍斯库勒街也就是震街的入口处,有一家规模不是很大的圆鸿超市旗舰店,我为了硬币问题一头扎了进去。可是,在这里,我问都没问和硬币有关的任何问题,因为已经用不着问了,收银员正忙得不可开交,而我没有看到一个顾客拿着硬币结账或者接受硬币找零。

 

奇怪的是,很多新疆人居然不知道新疆不用硬币,有人虽然知道不用硬币却不知道好像也不想知道其中的原因。

新疆是个好地方,就连新疆的普通话也是好普通话。人们时常把那啥、为啥放在嘴上,即便没有问题要问,开口也是那啥、为啥个没完。两天里,我坚持不懈地问那啥你这里用硬币吗、那啥你这里为啥不收硬币呢,可再后来连我自己都不好意思问了。

 

尽管最终没有获得最权威的解释,但我还是收集了有关新疆不用硬币的多个民间版本。其中,最不靠谱的说法是,因为硬币上没有维吾尔文字所以不用;另外两个比较可信的原因是,硬币可能有假,而且不能简单辨别真伪。人们已经习惯了使用纸币,觉得纸币方便,放弃使用硬币并没有带来明显的不便;还有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观点,以地域作为支撑阐释了硬币问题:中国幅员辽阔,情况不一,习惯不同。中国南方普遍使用硬币,中国北方习惯使用纸币。

 

没想到,第三天下午,在西北边陲,在哈萨克人的村庄琼库什台,我居然花掉了一枚一元硬币。

 

站在村头,我忽然想抽支烟。一边这么想着,一边开始了转悠,经人指点来到了这家小店,门口有个广告牌,上面写着“美丽的大库什台快餐厅”。进去之后并没有看到什么快餐,首先迎接我的是几排款式传统的皮鞋,有男鞋,有女鞋,都是一副落寞的样子。心想这怎么会是餐厅呢,倒像一个仓库。犹豫之间,我只是随便问了一下有香烟卖吗,她却回答得干脆:有的。我说那给我来一包。她于是脸朝着我,手伸进了一个蛇皮袋子,从里面摸出了两包香烟。我挑了10元的雪莲。也算是鬼使神差吧,我居然再次拿着一枚硬币问她,我还要买个打火机,这个你要吗?她像变戏法似的递给了我一只打火机,然后,拿着那枚硬币正反面看了看,朝我笑笑,随手把它放在了柜台下面。

这不免让我又喜又惊,满心好奇地问她叫什么名字。她拿过我的笔在餐厅名片的反面工整地写下古丽加玛力,还告诉我,她38岁,在这里开店10年,又指指房顶说,这里电、电够不上,不好上网,弟弟在特克斯城里,那里好上网。

我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想要尽快把这个意外的消息告诉正在阔克苏河边拍照的晓中,于是匆匆和古丽加玛力告别。临走之前,她用生硬的汉语和我说,下次再来啊。

 

下次,这辈子真不一定有了。可是,因为一元硬币,因为古丽加玛力,我再也不会忘记那遥远的琼库什台。如果以后有可能,我想问问古丽,那一枚硬币还在她那里吗?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