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签:
高考作文杂谈 |
据说,教育部近日出台了《2012年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务工作规定》,与旧版考务规定相比,这个规定首次将“高考时,除外语科外,笔试一律用汉文字答卷”改为“一律用现行规范汉语言文字答卷”。
尽管这个事关数以万计考生命根的“一律”只是出现在考务工作规定中,并且难免“死后诸葛亮”和“亡羊补牢”之嫌,但是,令人欣喜的是,教育部终于在文字的严谨和准确方面以一种补救和纠偏的方式给人们在文字的精准上以有益的“教育”。试想,既然旧版只是规定“一律用汉文字答卷”,那么,只要答卷上是汉文字,即便阅卷老师视为天书不知所云,也不好判为犯规乃至触犯天条。过去,规定的粗疏给考生“钻了多少空子”,让考官伤了多少脑筋,只差没有把肠子悔青了。现在,好了,“一律”既出,麻烦全消!
可是,不能不指出的是,这样的新规倒也不失为给考生上了一个紧箍咒。如果说甲骨文、火星文不能入试卷还在情在理,可是,繁体字、网络语言也不能出现在试卷里,那就未免体现了对于中国传统文字的貌似弘扬其实排斥的真实心态,也明确体现了官方对网络语言生杀予夺的强势做派。稍稍有点疑问的是,什么是现行规范语言文字答卷?难道网络语言就完全不是规范文字?难道网络语言全是“老鼠屎”能坏了高考这锅粥?
现行规范语言文字的标准在哪里?就只在词典里吗?如果考生有心遵旨行文,可对“规范”又不是那么有把握,是不是可以带一本现代汉语词典进场?或者,有关方面能不能以人为本,事先公布网络语言明细,以便考生人手一册力争烂熟于心倒背如流,从而有效甄别避免重蹈覆辙的悲剧?
提倡使用规范语言文字,这一点错都没用,可是,毫无商量余地动辄“一律”,这就过了。透过这个“一律”,我们不免产生了一丝担忧:如果因为在答卷尤其是作文里出现了该死的网络语言哪怕是诸如给力一类的网络热词,考生作文因此被判低分,那么,更多的作文只能是在这个“一律”的指挥棒下指挥出的充满八股腔调的“千篇一律”;除了作文的“千篇一律”,而后便是人生的“千人一面”——或许,中国的高考乃至教育的一大悲哀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