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英国邮递员走路速度谈起

标签:
行走速度bbc中国网文化鸿沟鸿冈邮递员文化 |
分类: 鸿冈:北京玩到伦敦 |
file:///C:/DOCUME%7E1/ipfa0/LOCALS%7E1/Temp/moz-screenshot.jpg
最近一个BBC记者跟邮差走了一班,发现行走速度是每小时平均2.24英里。这期间只有等人出门签字领挂号信时有空歇脚,记者说自己累的够劲。
|
如果是真的,也许对年轻人能有鞭策、健身作用,可是岁数大点,心脏或者关节有点毛病的话,肯定吃不消。
英国皇家邮政(Royal Mail)立刻出来否认,说没有这回事,重申设定的速度还是2.1英里。
至于这件事背后有什么名堂,诸如公司变相加压提高效率,或是工会抵制改革以求保住现有人员的岗位,必然要争辩一番。
一般人走路的时速
对于普通成年人的行走速度,我早就听说走得快,时速可达4英里,慢一点的话则不过3英里,对此自己也拿着手表作过验证,似乎不错。
当然年轻年迈、腿长腿短、男人女人、山路平路、吃饱没有,这些因素都有影响。不过健康人在一般情况下大多在这两个速度之间。
现在找到一份调查发现,我的观察偏快了一点,因为世界行走速度最快的城市里,人们平均也需要15.72分钟才能走一英里,而悠闲一点的地方要走25、26分钟,最慢的地方则会用47.08分钟走完这段路。
国际差距
英国哈特福德郡大学(University of Hertfordshire)心理学系的理查德•威斯曼教授(Prof Richard Wiseman)一年多以前曾经对32个不同国家的人行走速度展开调查,就此做了科学验证。
http://www.bbc.co.uk/f/t.gif | |
如果新加坡人把10.55秒18米的走路速度坚持一个小时,便能走3.8英里。 |
威斯曼的研究人员在城市人行道不拥堵的路段检测了普通行人走过18米路段平均耗费的时间。调查对象都不知道有人在掐表检测他们的走路速度。
调查显示,走这段路最快的地方是新加坡(10.55秒),其次为哥本哈根(10.82秒)、马德里(10.89秒)、广州(10.94秒)和都柏林(11.03秒)。
纽约在排列中位居第八(12.00秒),伦敦位居第12(12.17秒),台北排23(14.00秒)。最慢的三个城市分别是瑞士的伯尔尼(17.37秒)、巴林的马纳马(17.69秒)和马拉维的布兰太尔(31.60秒)。
影响走路速度的因素
这些不同地方的人行走速度不一样的原因并不十分容易解释,不过有一个比较广泛接受的推论是,城市的大小对走路速度有影响:大城市居民走路快,小镇乡村人走路慢。
30多年前曾经就此展开研究的学者伯恩斯坦(Bornstein and Bornstein)提出的一个解释则是,大城市里人的感官器官承受的刺激多。
后来另有学者做研究时注意到,大城市里的青年男性人口更高,超过60岁的人口偏低,认为这也是一个因素。
越走越快
威斯曼教授把他所收集到的数据同10年以前美国加州大学罗伯特•列文教授(Prof Robert Levine)展开的一次相似调查做了对比,发现10年间人们的走路速度加快了大约10%。
http://www.bbc.co.uk/f/t.gif | |
布兰太尔人究竟是掌握了悠闲处世的妙方,还是行走起来有其他妨碍因素,威斯曼没有说明。 |
威斯曼认为,导致速度加快的原因是技术发展,以及人们相互之间保持联系的状态。
“我们现在行动不断加快,跟人沟通交流的频率也在加快。现在给个答复不是几小时,而是几分钟的事情。这让我们感到什么事情都必须是即时的。”
悬崖勒步
在他看来,这种发展并不健康。虽然走路本身是良好的锻炼,但是走得太快同心脏病发作的几率有明显的联系。
对我来说,这是良好的警言。我一直羡慕那些能够信步溜达的人,向来觉得那才是萧洒自如,富于诗意的行态。既然活在世间,就应该环顾周围景色,欣赏人生,而不要一个劲低头赶路。
只可惜在现实生活中,我自己走路、骑车或开车还是喜欢一味往前赶,似乎觉得这样有成就,不浪费光阴。不知这毛病是哪里来的,但现在是悬崖勒步的时候了。
[欢迎读者网友就本文发表意见]
如果你有兴趣阅读我的更多文章,欢迎登陆BBC
http://www.bbc.co.uk/china/lifeintheuk/story/2008/02/080226_culturegap_archive.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