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BC《透视英伦》博客开博了!
标签:
bbc《西游记》透视英伦猪八戒孙悟空唐僧英国文化鸿沟文化 |
分类: 鸿冈:北京玩到伦敦 |
| 猪八戒的倔强出来了,但唐僧角色让一位俏皮女生扮演,我还是觉得不太对劲。 |
《灰姑娘》、《阿拉丁》、《美女与野兽》等神话故事都是这种贺岁秀常选的题材。
我有年头没去看这种可爱的剧目了。不过12月间去伦敦泰晤士河畔一座能坐下2,400人的大帐篷里看《西游记》,虽然标榜为21世纪现代歌剧,却把我带回到了类似的意境。
色彩缤纷,音乐弥荡
对于现居纽约的湖南人导演陈士争同两个英国流行文化名家搭档创作的这出剧,你兴许已在这个网站或其他地方看到介绍和评说。
他们从中国招来高手扮演僧马猪猴和各色神仙妖怪,在缤纷的色彩和弥荡的音乐中把离奇的故事展现于英国人眼前。
| http://www.bbc.co.uk/f/t.gif | |
| 我最早结识猪八戒是在小人书里,虽然不太立体,但也颇具动感。 |
不过,把唐僧的角色让一位俏皮女性扮演,乱了我的审美阵脚。
这岂不把玄奘变成了宝玉?实在和我脑子里原先给他定位的正经呆木中老年和尚形象差了十万八千里。这倒正好符合Pantomime当中的英雄形象。
(忍不住加个注脚:网上好像有一半网站都把Pantomime译作“哑剧”,但在英国这是它用的少得多的意思。一般人谈论Pantomime,说的就是圣诞前后给儿童上演的闹剧,简称Panto。)
开心,遗憾
这场《西游记》演出让不少伦敦观众看得既开眼,又开心,不过也有其他一些人抱怨看不明白,或者指责此剧没有展现《西游记》的奥妙,缺乏深度云云。
这在我看来都不关紧要,只要有反应,有思索,便算好。
不过我有一点深深的遗憾,就是此剧没有维护猪八戒的尊严。它基本上把猪八戒当成了一块憨厚愚昧,贪食贪色的笑料。
猪八戒应有新解读
我没有研究过《西游记》的深层内涵,不过在网上看到评论说,八戒是猪、妖和人三位一体的形象,主要体现一类人:他们任劳任怨、精明能干,同时又愚昧无知,好吃懒做。
| http://www.bbc.co.uk/f/t.gif | |
| 猪八戒被写得笨拙,但他的务实方针在当今世界未必不如孙悟空那一套中用。 |
这样,不外是把猪八戒按照传统的价值观念打上几个正分,再打上几个负分。
伦敦这场《西游记》,似乎基本上也就是这样塑造了他。
可在我看来,到了21世纪,猪八戒有资格得到新的解读。他其实可以视为是大智若愚的明哲,看破了孙悟空的虚伪逞能,和唐僧的执迷不悟。
猪八戒在故事里大义凛然,愿意同各类妖精说话、沟通,在现实世界里这应该是行得通,乃至必行的策略,而像孙悟空那样整天我行我素,疑神疑鬼,暴力对抗,不一定是上策。
这反正是我愿意坚守的理解,而在伦敦戏台上看到的猪八戒与猴、僧相比还是个单维度,缺乏立体感的形象,只能让人一笑了料之,而不做思考反省。
人性化的猪和原生态的猪
这说的全是人性化的猪,是借猪讽人。在当今这个推崇生态平衡,多物种并存的年代,也真应该把猪八戒还原成真正的猪。
吴承恩对它们的态度如何我不知道,但是现在这年头也应该尊重它们一些了。
| http://www.bbc.co.uk/f/t.gif | |
| 丘吉尔:“狗仰望人,猫俯瞰人,而猪却直视我们的眼球,把我们看作同等之辈。” |
二战年代的英国首相丘吉尔(Sir Winston Churchill)在这方面是个先行者。他有一段名言:“狗仰望人,猫俯瞰人,而猪却直视我们的眼球,把我们看作同等之辈。”
丘吉尔固然主要是作为政客和作家闻名于世,但他也经营过农场,养过各种动物,所以讲的应该出于亲眼观察,而非凭空想象。
而且我并不觉得他是寓意人与人之间的事情,而说的就是人猪关系。
怎样让八戒更来劲
我想本质问题在于猪的日常生活也许比较缭乱,显得没章没谱,比较贪,也有点糊涂。不过,猪并不因此感到下贱自卑,面对人类它并不卑躬屈膝。
我还是没想清楚我对舞台剧《西游记》的不满是因为它展现的猪八戒没有挑战传统观念里对人性猪八戒的要求,还是因为它没能跳出老套的“人好兽坏”观念,对动物的态度没有突破。
但若能把这两个都开发一下,猪八戒就更来劲了。
[欢迎读者网友就本文发表意见]
如果你有兴趣阅读我的更多文章,欢迎登陆BBChttp://www.bbc.co.uk/china/lifeintheuk/story/2008/02/080226_culturegap_archive.shtml

加载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