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商业地产的“集体狂欢”会否只是黄粱一梦?

(2010-11-05 10:12:12)
标签:

商业地产

写字楼

房讯网

刘凯

房产

    写下这个题目,不是无病呻吟,也绝非危言耸听。带着疑问抛砖引玉,仅仅希望引来共鸣。

  正如你知道的,我国的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一次冰霜雪雨的考验。面对中央调控政策的频频出招,商品住宅市场已经被搅成浑水一片,好不惨淡。而与此同时,商业地产以及写字楼等物业却因不受制于这场调控政策而渐渐起势。为此商业地产界人士顿作集体狂欢状,大喊“机会来了”!

  很显然,对于住宅市场是“狼”,对于商业地产是“羊”。这就是当前楼市调控政策对于两者影响最形象的对照。而事实就是如此,观察最近的房产界讨论的话题,你也能感受到这样的变化。

   诸如“开发商遭遇史上最艰难的时期,楼市将正式进入下行通道,楼市将现史上最疯狂降价”等说法层出不穷。多少住宅开发商已经没有了去路,在降不降价问题上的纠结,已出现妥协和动摇。反观商业地产,铺天盖地的舆论都是宣扬商业地产迎来最佳时机,商业地产是“摇钱树”,商业地产是“避险池”......总之,商业地产就是好。

  是的,这是一个好的信号。但商业地产市场真的就什么都好?答案未必。

  灯红酒绿的高档会所,金碧辉煌的酒店物业,乃至窗明几净的写字楼......对于习惯了城市生活的人们来说,这些商业地产再熟悉不过。但现实中,整个中国的商业地产发展又极不平衡,整体发展也只是停留在一个初级水平,危机蛰伏。

  不可否认,目前一些城市的商业地产出现了一种普遍情况,一方面是某些地段的项目供不应求,一方面又是其他很多不合理的商业项目,无人买账,市场上同时存在着“过剩”和“不足”。商业地产项目在有些地区已陷入过度饱和的陷阱,而在其他地方又遭到忽视。拿中国的东部和西部的任何两处城市作比较,你就不难发现这的确是一个问题。

    也许大家还没有忘记“迪拜危机”给予我们的启示。源自一场资产高负债和超前规划的泡沫风险,让迪拜神话终成泡影。而“没有考虑市场消化,大量过度开发高档物业,也是迪拜此次暴发债务危机的原因之一。”来自中国写字楼研究中心(CORC)主任、房讯网CEO刘凯表示,国内有关方面需要在那场“迪拜危机”中吸取经验教训,市场更应该警惕商业地产“集体狂欢”背后潜伏的各种风险,贸然入市绝非机会。

  此外,目前市场上也存在着缺乏差异化的项目堆积,造成商圈功能重复严重,使得恶性竞争循环,资源大量浪费。“一些城市中心地区的‘商场扎堆’,确实带来了商家‘贴身肉搏’恶性竞争、商场销售额下降和零售商撤市等后果。”中国商业地产联盟秘书长王永平深表忧虑。

  经营管理不力也是商业地产潜伏危机的另一个表现。许多开发商对项目前期的包装、宣传非常重视,对后期经营管理重视不够,经常出现开发商功成身退,投资人被深度套牢的现象。“中国商业地产的根本症结在于专业性欠缺。”中国商业联合会商业广场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郭增利一针见血的指出。

  事实上,大量商业地产在招商方面忽略商业地产规律,不能科学的整合业态,以致于业态组合混乱,进而造成招商难,使得项目成为“人气孤岛”,而这仅仅是“潜伏危机”的一种开始。接下来,作为商业地产的投资者,更应该明白“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的含义,它不应该只是口号。

  商业地产的集体狂欢会否只是“黄粱一梦”?但愿不是。

 

    注:房讯网(WWW.FUNXUN.COM)将于2010年11月17日在天津举办“2010天津写字楼发展论坛”,欢迎报名。北京:51672388  天津:23154091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