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活得狠和写得狠

(2025-09-19 00:01:55)
标签:

香奈儿秘密情史

牛虻

斯特拉文斯基

亚瑟

不寒而栗

分类: 那些书影人
读过几个版本的可可·香奈儿传记,并无印象特别深刻的。偶尔在网上找到2009年的法国影片 《香奈尔秘密情史》,前些年进过中国影市,当时错过了,补看一遍。
安娜·莫格拉莉斯版的可可·香奈尔真的很美,冷艳而决绝,她猫步游走和回眸不笑的彻骨矜持,诠释了自己的名言:你可以穿不起香奈尔,你也可以没多少衣服供选择,但永远别忘记一件最重要的衣服,叫自我。
感慨法国女人的魅力,可以那样硬朗,骨感香艳,茕茕独立,这和我们熟悉的柔弱贤惠的“传统式审美”真是完全不同。
电影截取的是她和音乐家斯特拉文斯基的那一段爱情故事。——你见过这样的“功勋小三”吗?赞助情人演出费用和服装设计,供养情人一家的用度,精神物质一肩挑。而斯特拉文斯基却不愿意带她在艺术家沙龙上公开亮相,于是争吵爆发,斯特拉文斯基讽刺她:你算什么艺术家,你只是一个开店的。这话重创了香奈尔,他吃她的,住她的,用她的,爱她的,骨子里却从来都是看不起她的。
令人感慨的是,她只是轻轻地从舌尖吐出两个字,你滚。——不是我滚,是你滚,这是我的地盘。她把悲伤化成微笑的能力过于强大,甚至对情人说“你滚”,她也是用那么柔和的声音说出来的。——真是钢铁尤物,活得狠,而且狠得优雅。

活得狠和写得狠

“写得狠”的女人呢?那就非丽莲·伏尼契(小说《牛虻》作者)莫属了。
她是爱尔兰人,世界知名数学家乔治·布尔的第五个女儿,接受过良好的教育,先后旅居柏林、莫斯科、伦敦和纽约,接触到来自世界各地的革命者和流亡者,深受他们的影响,并参与他们的工作。
1897年,她的著名小说《牛虻》出版。
我读的是上世纪50年代末的译本,纸页已经泛黄,引言中的“阶级不可调和论”更是雷人,但这丝毫也不妨碍伏尼契之“狠”。
她太爱自己创造的“亚瑟”了。
亚瑟是高贵的,表现在他永远洁白的衣领上,表现在他如同“深水池塘里两朵勿忘我花”的碧蓝双眸里;亚瑟是骄傲的,表现在他略带口吃的冷幽默中,表现在他修长的神经质的捏碎玫瑰花瓣的手指间。
然而伏尼契真是不可捉摸。她偏要安排自己深爱的亚瑟,被背叛,受侮辱,流浪非洲和狮子搏斗,被奴隶主毒打,她让狮子的利爪在亚瑟的脸上,刻画出一条条疤痕,还让亚瑟瘸了一条腿,使得他更加超凡脱俗,独具残缺之美,魅力无穷。
而且,他最终没能躲过女作家的追杀。他被捕,被折磨,被枪杀,伏尼契用了整整一章,描写这场枪杀。
第一次没有打中要害,他大笑着说:“伙计们,打得太差了!”
第二次射击,有个士兵没敢开枪,甚至丢下了枪。
当主教大人(他的生父)到来时,草地上那个血肉模糊的身躯再次挣扎呻吟起来,牧师把十字架放到他的嘴唇上,“以圣父,圣子和圣灵的名义……”
哑然无声的寂静中,亚瑟缓慢地举起已被打断的右手,推开了那个十字架,耶稣的脸上被抹上了鲜血,然后他问:“神父,您的上帝满意了吗?”
她,写得太狠了。女作家写得狠起来,真让人读得不寒而栗。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活得狠和写得狠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