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装剧也得有“活人感”

标签:
淮水竹亭刘诗诗天鹅颈芭蕾翻车站桩式姿势 |
分类: 娱眼 |
难得看一眼古偶剧,被吓到了:怎么,现在流行“梗脖子”女主了吗?
你看《淮水竹亭》里的刘诗诗,不管是站着、坐着,还是走路、交谈,甚至打斗的时候,她的头、脖子、肩膀都能始终保持在一条垂线上,稳定得仿佛背部装了钢板,弹幕纷纷调侃她是“人形电线杆”。
她和沈月抬头看妖,沈月是正常抬头的姿势——肩膀放松、头部微微上仰看,刘诗诗则是180°开肩、梗着脖子向上看。
哪怕她和张云龙在床上调情,头枕在枕头上的时候,颈椎还是如七星连珠一样笔直。
站立、吃饭、饮酒、挥剑,无一例外都梗着脖子,时刻保持抬头挺胸收下巴,仿佛戴了隐形矫姿器,这种刻意感在特写镜头下尤为明显——她的脖颈青筋凸起、下颌线紧绷,仿佛被无形的绳索提拉,有时太用力了,连肚子都一起挺出去了。
网友叹道:姐,就算咱们演的是古装戏,那也得有活人感啊,这种“站桩式姿势”真的很没有人味儿。
刘诗诗自己,也怕是做梦也没想到,学芭蕾出身的自己,有一天会在仪态上翻车。
不是么,一个人的体态会受到情绪、动作和姿势的影响,不可能永远保持直线。当你的视线被吸引、专注的时候,脖子前倾也是很正常的,梗着脖子刻意后仰反而让人觉得不舒服。
而且不同的领域,对人体仪态的要求千差万别。——芭蕾舞的仪态核心就是反重力,要求一个人始终昂首挺胸,开、绷、直、立,从上到下就是一条直线,人的颈部要尽力拉长,同时头部微微上扬,头部与脊柱一定要在一条线上,营造出一种悬浮感。
模特就相对简单一些,因为他们是作为“衣服架子”存在的,所以仪态更多强调的是动态中的摇曳感,当肩膀向下倾斜时,腰胯线条就要向上倾斜,反之亦然。站立的时候也要有这种对冲感,肩胛骨后缩,头部微抬,视线略高于水平线。
这些姿势在专业领域里都是必须的,是美的,但放在营造日常生活气息的剧集里,看起来就会很奇怪,不管是古装剧还是现代剧,都是如此。
更何况刘诗诗在《淮水竹亭》里演绎的还是古代女子。
古代对女子仪态的总体标准是:立莫摇裙、坐莫露膝、行莫回头。
当我们评价古装剧中的角色仪态是否合格,最基础的一个标准就是:有没有“古人感”。具体到每个朝代又有一些区别,从先秦两汉,再从魏晋到明清,礼仪在演变,但都是逐步要求女子仪态要更加柔软柔顺;就拿颈部来说,唐宋时期极其讲究女子颈部的动态,通过正、倾、缓的变化来展现女子颈部的柔软,是每一个官宦和富家女子必须学会的课题。
放在今天,真正的“活人感”好仪态,是挺拔而不紧绷,抬头挺胸,肩背自然打开,还要能随着角色的身份而变化。——不管何时,“梗脖子”在现实生活中都是不和谐的存在,可别让“内娱天鹅颈头号代表人物”这类谐谑搞笑的称谓误导了自己哟。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前一篇:人终究是要从俗的
后一篇:从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