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人生独步于幽径

(2024-08-18 00:01:20)
标签:

安东·契诃夫

歌德谈话录

坐晤

作家手记

托尔斯泰书信集

分类: 那些书影人
       人生独步于幽径

安东·契诃夫是我最喜欢的作家之一。
我是从小说开始读契诃夫的。契诃夫在短短四十多年的人生中,有三十年,都是处于创作生涯,他的十卷本短篇小说集,是彼时俄国各界人物:农民、地主、知识分子、医生、警察、法官、囚犯……几乎是各种阶层的人物、生活和心理的速写集。
然后读他的戏剧。他的戏剧带着温情的笑,像饱经沧桑的老人谈及相熟的朋友和记忆中的人,燃着篝火,喝着酒,说起可爱的事情笑出眼泪,说起可悲的事情也笑出眼泪:万尼亚舅舅、奥尔加、玛莎和伊琳娜……在阴霾的生活里虚掷着善和美。
再后来,读他的日记、书信,思想史一类的书。一位作家最富个性色彩的文字当属他的书信和日记。——在静得只闻得天籁的夜晚,他静静地和我坐晤,他不再是一道只可仰视的炫目的光,他和我一样思考,工作,他也要恋爱,购物,上床休息……

《契诃夫手记》就是这样一本书。类似的文字还读过:《歌德谈话录》,卡夫卡《致密伦娜的情书》、《托尔斯泰书信集》和陀思妥耶夫斯基《作家日记》,等等。
我相信在这些隐秘的文字中都有一颗孤独的灵魂。这颗灵魂沉默了那么多年,就是为了有朝一日与你静静相撞,这种感觉在我读到契诃夫说的“人应该头脑清楚,道德纯洁,身体干净”时,分外强烈。
《契诃夫手记》是契诃夫逝世后,由他夫人于1914年整理出版的小书,这些手记写作于1892年到1904年,正是契诃夫从萨哈林岛旅行归来,创作《邻人》、《六号病室》、《樱桃园》这些作品的那几年,这是他创作上的成熟时期,对世事的洞明和艺术上的真知灼见在“手记”中如散珠般俯首可拾,还隐隐透露出契诃夫小说式的温凉、幽默和精致。
《契诃夫手记》里有他作品的腹稿,速写,也有他的读书心得,对同时代作家即兴的点评和观感,复原了他的生活和思考,他敏感高贵的气质,对心灵自由的追求,以及一个作家的责任感:
“写,写,直到写断手指”……
和陀思妥耶夫斯基的《作家日记》以及《托尔斯泰书信集》对比来看,更加有趣,且异质纷呈:陀思妥耶夫斯基是来回踩踏,一段写完,从后面又绕回前面,像醉汉穿过麦田,当然文辞是闪光的;托尔斯泰的日记,读起来洋洋洒洒,动辄千言万语,他是把自我当成研习对象,以此推出一个个不朽的角色的。
而契诃夫的手记是简单的几行,更像是骨感的记事本,几乎有些冷淡。比如1896年《海鸥》在亚历山大剧院上演,惨败而归,这件事对于契诃夫打击很大,他甚至咳了血,但是在日记里看到的,只有淡淡一句话:“十月十七日,圣彼得堡上演了《海鸥》,没有成功”。
他的日记,是一个人独步于幽径,渐行渐远,只留给你一个背影。有很多生活记录,购物单、(向家乡的图书馆)赠书目录、种植笔记,分门别类,条理清楚,眉目分明。
我在《契诃夫手记》中,看到了风趣幽默的契诃夫,痛苦迟疑的契诃夫,被金钱与疾病折磨的契诃夫,从一开始情感丰沛到中年寂寞孤独的契诃夫……这样的一个人,和活在世间的我们并无两样。
读书信,也是读生活。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
人生独步于幽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