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用的工具,是你的大脑

标签:
五笔输入法生活大爆炸工具幻觉骨骼尽显极简主义 |
分类: 自圆其说 |
上个世纪90年代初,会电脑的有两种人,一种是用五笔输入法的,另一种是用其他输入法的人,用五笔是那个时候的电脑牛人的标志。
学电脑的过程中,不断有人给你灌输这个观点:五笔打字快,不学将来会后悔的。——是的,因为重码率极低,在大量训练后,五笔甚至可以达到“双盲”输入的境界,既不看屏幕也不看键盘,输入速度极快。
当年我一个同事就有这本领,记得他采访回来打稿子,眼睛只放在采访笔记上,五指起飞键声如雨,用那个时代的话说,姿势帅呆酷毙了。
我却笨得很,怎么也学不好五笔打字。二十多年前单位一阵风实行“无纸化流程”,文稿必得打成电子文档才能提交,而我打一篇稿子用的时间,比用笔写慢多了,损耗了很多精力,怨念重重。
直到有一天忽然开窍,我为什么非要学丫的五笔呢?将来后悔将来再说吧,我现在就用拼音打字!这念头解放了我,尤其是在拼音输入有了智能联想技术,可以词组整句一起打之后,我的打稿速度开始直逼那位擅长盲打的“帅呆酷毙”同事。
回想起来有点好笑,现在来看汉字五笔输入法,其实只是一项适合打字员使用的专业工具,为什么当初我们的电脑入门,要把大量时间浪费在学习一种只适合少数专业人员的技能上呢?
这是一种典型的错误思维,叫“工具幻觉”。很多人会把难度高作为牛逼工具的重要指标,以为只要掌握了这种工具,自己也能变得牛逼哄哄。
在杂志上看到一个不太严谨但很有趣的观点:
任何一个领域,使用的工具越简单,这个领域就越重要。
为什么美剧《生活大爆炸》里的谢耳朵要比别外三个好基友更牛逼?因为人家是研究理论物理的,只要一支粉笔,一块小黑板就能工作。
有个摄影师,经常在博客里晒出自己拍摄的照片,总有人问他:什么摄影器材拍出来的照片更好?大概这种问题太多了,有一回他反问了一个问题:“你会问毕加索用什么画笔画画吗?”工具就是工具,就算给你一支毕加索用过的笔,你还是不会画画。
每当说起要做一个企划,立刻搬来一堆PPT模板、动效,唉,天知道为什么一张纸就能写明白的东西,非要声光电一起忽悠上半天,是为了掩饰思维的贫瘠吧。
其实吧,做一个好的企划,除了让人明白你的创意之外,还有另一种意义:只有不用任何视觉效果,只用简单直白的文字,迫使你的核心思考直接暴露,让你的创意直接被人审视,你才会知道自己的大脑里,究竟还剩下多少干货。
听几个熟人在聊出书。
“出一本书,走最简的路线,不要腰封,不要序,要也是自序,作者介绍最好没有,如有也只是最简单的文字。一切交给读者,你头脑里想说的话,都在书里。”
这正是我喜欢的“书相”呀。轻盈干净,没有多余累赘的东西。这也很像我喜欢的那种文字,不要排比起兴很多修饰,不要形容也不要隐喻,骨骼尽显,水落石出。一本书赤裸裸地站在那里,想想这个境界很神往,如果我出书,一定要这样做。
史蒂夫·乔布斯曾说,愿意用他所有的技术,去交换一个苏格拉底的大脑。那是因为他心里明白:那些今天最高级最有用的工具,很可能一觉醒来就变成明天最没有用的东西;人最有用的工具,始终是他的大脑;那些最有用的东西,一直就在他的大脑中。
所以乔布斯设计的工具,也始终摒弃繁复和高难度,是极简主义的典范。你看,无数跟我一样的“果粉”用惯的手机和电脑:iphone
只有一个键(乃至无键),苹果机的鼠标也只有一个键。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