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姆的可爱和可恨

标签:
人间冷暖风花雪月心胸狭窄尖酸刻薄人性之复杂幽暗深邃 |
分类: 那些书影人 |
英国作家毛姆,是讲故事的一流高手。
很久以前,自我读完他第一本小说起,我就一次又一次神差鬼使地登上他那条开往全世界的“贼船”,只要市面上能见到的他的小说,都会想方设法找来,尤其是他的各类短篇小说选集——短篇小说是他的强项啊!他潇潇洒洒冷眼旁观世间的熙熙攘攘,人情冷暖,风花雪月,从不列颠的海滨小城,到佛罗伦萨的月夜,到有中国屏风的客厅,再到风光旖旎的热带群岛,他的“魅影”无处不在。
这不,新版的《毛姆短篇小说精选集》又到了。正逢当下“不建议频繁外出和接触人群”的时段,有时间就呆在家里,听着窗外的小北风,就像是在听一位穿着三件套西装,胸前口袋插着领巾的老绅士,在冬天的咖啡馆边抽雪茄边讲故事。
这部选集里一共有23个短篇,有的我看过,有的则是第一次读。
《雨》。一个有信仰的卫道士与一个堕落的妓女,谁更可悲,未可知。给人带来毁灭的,往往是掺杂伪善的信仰,毁灭的不仅是他人,更是信仰者本身。
《生活的事实》。一个没“意义”却特别有趣的故事,对传统观念一贯的冷嘲热讽。“你那位公子是天生走运的命,依我看,这比聪明天诞和富贵天生还要强得多哪!”一语中的。
《舞男舞女》。一对为了生计铤而走险的夫妇,和把他人生命当做乐子的贵族,形成了强烈的反差。
《狮皮》。一个演员,如果演技高超到蒙骗了自己,甚至甘愿为这个角色付出生命,这还叫演戏吗?对一个伪装的绅士来说,身份与精神哪一个更真实?没有答案。
《赴宴之前》。如果说米莉森特弑夫的行为尚能理解的话,那她竟风轻云淡的将一切告知了家人、迫使他们一道承担负罪感、况且她的父亲还是位律师——也太恐怖了。毛姆笔下的女人,真是既可悲,又令人生畏。
还有,雄心勃勃的城市青年为何远遁塔希提岛,宁可与世无争度过此生;男人为了不被舆论指责地甩掉未婚妻,选择在爱的幌子下慢慢耗尽她的耐心;伪善的绅士面对求助,如何不动声色地酝酿阴险……
还是毛姆小说的一贯风格——毫不留情地剖开亲情、友情与爱情的虚假皮囊,展示人性之复杂幽暗深邃,笔锋凌厉,睿智又别有风味,表现出他“骑墙”的三观。
都知道毛姆“心胸狭窄”“尖酸刻薄”,既自恋又自卑,既敏感又尖锐。他一路走来,把世人的悲情苦楚和绯闻八卦都信手拈花,擀擀皮,加点馅,在本国异国的风情汤水中滚滚而过,一锅美味的饺子就摆上了盘——至于饺子馅是咸了还是淡了,调料酱是不是够劲够味,那就看读者自己的心情和造化了,讲故事的毛姆,对这一点既不关心也不介意。
他的写作从来就是“灭绝人性”的。
他笔如利刃,刀刀见血,世人个个在他的刀刃下现出了原型。说他三观“骑墙”,是因为他从不提供道德楷模,他笔下那些美丽的皮囊,无不被带着枷锁的人性箍住,终有一日化为尘土,早早结局倒是好事,这真是让那些“阅读是为了追求美好”的读者,简直感觉是受到了“非礼”,哈。
不过这样不也挺好?
毛姆喜欢用第一人称写作,需要结论的时候,大多只是问句,如电影里没有感情的画外旁白,是非对错,都交给读者,万种滋味,由你自己去品。——人生那些艰深的道理,像维生素一样,溶解在具体的情节之中,那些深埋的况味,无序中的理性,要你自己来寻找,要靠读者的积极领悟,合作完成一本书的意旨。
偏偏这就是我爱的方式。
我的微信公众号:说话的鱼sh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