井水里浸的瓜果,梧桐间的风

标签:
红艳艳的火烧云京杭大运河今夕何夕见此粲者蝈蝈喜欢夏天的人 |
分类: 城市日记 |

最高温度摄氏41度,新闻说是多少多少年以来的最高温度。
客厅里窗子微开,南风吹来一阵阵青草的气息。但天气入了夏,只要家里有人,中央空调总是开着。
“空调不是个好东西。”我爸妈一直这样说。
大约十年前,爸妈家才在卧室里装了个小空调,这也是我们无数次鼓动的结果。他们并不缺钱,也不是舍不得花钱,就是觉得“心静自然凉才好,空调不是个好东西。”
儿子侄女一辈人,每到夏天就很不情愿去老人家里吃饭。理由是“没空调太热了,吃得大汗出小汗的,菜再好也吃得不香!”——这一招很厉害,老人们乖乖就范,很快就买了柜式空调放在客厅里,平时并不用,周末在我们去之前,早早就打开空调开始“预凉”,这样孩子们才能呆得时间久些。
我经常劝父母,江南的夏天,还是要习惯空调的,降温,祛湿,都很重要……但如果我再多说几句,他们就会反问:以前没有空调,是怎么过夏天的来?
这个,我都记得。
最热的时候,即使开着风扇吃饭,汗也会把衣服湿透。还没有风扇的时候,屋里热得呆不住,晚饭都是在院子里吃的,我曾盯着我弟弟吃饭时的胳膊,看他的汗水渗出、聚集、再滴落……“夕阳在树时加酉,洒水庭前作晚凉。板桌移来先吃饭,中间虾壳笋头汤。”周作人写夏日的晚饭场景,颇为贴切传神。
每个夏天,总有那么几个晚上是被热醒的,一抹一把汗,就抓起床边掉落的芭蕉扇搧几下接着睡,那时还没有风扇;有了风扇之后,是把定时旋钮再转半圈。那样的夏天,一觉醒来的早上神清气爽,记得我妈在早上跑来我房间里喊的就是:快点起来,外面凉快!
那时的傍晚。天井里的地面都用井水泼了;在井里浸了大半天的西瓜、香瓜、桃子也被捞了起来,凉沁沁的可以吃了。天边是红艳艳的火烧云,预示着明天又是个晴热高温天,门外道旁栽的法国梧桐,树梢纹丝不动,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有风!”大家都侧头四处寻找,好像风是能够看见似的。——只见梧桐的树梢似乎微微抖动了几下,是真的有风掠过,还只是叫乏的知了和蝈蝈们轻踏?
离家不远就是京杭大运河。我经常去运河里游泳,河岸边浮着大片的木排,从水里爬起来就躺在木排上做白日梦,河水无声无息流淌,不时有一长串十几艘的拖船,呜呜地响着汽笛驰过。读大学时,走出后校门也是这条大运河,夜空幽远深邃,偶尔有虫鸣鱼跃的声息,天上所有的星星,一瞬间扑落到你的头顶上,《诗经》里的句子也瞬间在心里醒来,“绸缪束薪,三星在天……今夕何夕,见此粲者?”
我还一直记得《唐山大地震》某款电影海报,是一个小女孩抱着小电风扇跑回家的镜头。1976年就有电风扇的家庭为数不多,那个镜头,是为了突显这份难得的幸福,被短短的23秒地震刹那毁灭了吧?
记忆里始终封存着夏天的各种片段,因为,我就是一个喜欢夏天的人。
最爱盛夏,极热,但不闷不黏,热得蓝天白云,正大光明,让人从心里觉得爽。记得以前有个同事也非常喜欢夏天。某年夏天他从外地出差回来,闯进办公室时一头一脸的汗,他扯着贴在胸前的衣服笑着,“哎呀,我太喜欢夏天了,出一身大汗,真舒服啊!我以后要死,也得等过完了夏天,再死在冬天……”
这样来表达对夏天热爱的人,真是独特。
这个同事如今住在澳洲,眼下他正在度过南半球的冬天。
我的新书:回到梦开始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