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告别是需要勇气的

(2022-06-05 12:36:18)
标签:

充满人生的镜像感

断舍离

扫除力

终极防御之大招

收藏癖

分类: 那些书影人
告别是需要勇气的

说到告别,无端想起两本日本人写的书,一本叫《断舍离》,山下英子著;另一本叫《扫除力》,舛田光洋著。这两个书名,也都已经成为时下的流行语。

两个书名果断截绝,充满人生的镜像感,初听以为是多么高深的道理,其实书的内容说的都是:大扫除+整理东西+扔掉没用的东西……的技术。

有句话说,想要幸福,我们需要先放下对幸福的执念。“断舍离”,提倡的无非是一种简洁的生活,把耗费生命力的冗余之物摒除在外。很多人觉得需要不断地“累积”东西,等到一定程度之后,就变得富裕了,从此幸福生活了。——恰恰相反,积累东西越多,垃圾也会越多,所以,生活里需要随时进行“断舍离”。

舛田光洋则把大扫除与个人运势结合在一起,足以激起人的切肤之痛:从物质堆砌,到欲望无限,到视觉拥塞,再到情绪焦躁,内心失去清洁与清新……

其实中国人对此说得更为形象:东汉有个少年叫陈蕃,居室庭院龌龊不堪。有人批评他:“孺子何不洒扫以待宾?“他回答说:“大丈夫处世,当扫除天下,安事一屋?“那人反问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即事说理,何等透彻。

但不得不承认,山下英子也好,舛田光洋也罢,都挺洞悉世事人心,他们找的角度多么家常又多么刁钻!山下英子能从自己喜爱的瑜伽里悟出断舍离这样的“最强人生整理理念”;而舛田光洋这个北海道人,第一份职业原来是酒店的清扫工——也许就是从那时起,他开始了扫除技术和心灵法则相结合的“扫除力”实践?

再往深处想想,我觉得“断舍离”和“扫除力”还和一个人的本性有关。

比如《红楼梦》诸多人物里,闹着抛弃一切出家的就有好几个,但真正看透一切却从不嚷嚷的人,却是薛宝钗。你看宝钗的房间,“似雪洞一般”,连贾母都叹“太素净了些”,赶忙让人送些摆设过来,其实宝姐姐家产万贯,何尝是摆不起东西的人?可见一个真正简洁明净的人,天生也不存在要断要舍要扫除的困扰,因为他的生活中,本没有太多的繁冗之物耗费心力,这也是我欣赏宝钗的地方。

还有几年前,我看到网友在微博上请教一位名刹的住持高僧,问他对房价飙升有什么看法,和尚说:我感到出家就是好,房价再怎么涨,我也不用为买房子发愁。哈,这堪称是“终极防御之大招”了。

我向来是个“不趁东西”的人,没有收藏瘾。办公室搬家人人烦,因为每个人都是东西一大堆,收拾起来费神又费力,我倒是只要找一个纸盒子,就把所有随身物件带走了。最近翻出家里的一堆杂志,最早的竟然已有25年历史,想起了拼命汲取营养的狂热时代,扔掉是有点可惜,但也没什么不能扔掉的。

要扔掉东西必须硬下心来。任何一件东西,都有故事在,一个故事,就是一桩心事,断舍离的关键不在扫除一些物件,而在于那些物件包含的一些故事,承载的一份心情。

我是这么想的:倘若故事已被蚀刻在心里了,哪能那么容易忘呢?纵然物件丢弃,心上的刻痕还在;而假若心上的刻痕能被岁月风干抹平,物件的在与不在,丢弃与未丢弃,又有什么意义呢?

一个人,能及时地同过去的万千牵绊告别,同周遭的纷纭人事撇清关系,永远是需要莫大的勇气的。

    

博客老这么折腾,开个微信公众号吧,有兴趣可以关注: 说话的鱼shen

                 告别是需要勇气的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简单的智慧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