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说话的鱼
说话的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793
  • 关注人气:4,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制造热闹的人

(2021-08-15 13:28:13)
标签:

麦田里的守望者

杀死一只知更鸟

狼图腾

琅琊榜

藏地密码

分类: 那些书影人
   制造热闹的人

   偶尔想起几部当下畅销书和作者的故事,挺有意思。
《狼图腾》作者姜戎。2004年出版《狼图腾》时,姜戎就与出版社达成“不拍照、不录音、不接受采访”的三不协议,出版社爽快答应啦。但是等到《狼图腾》同名电影票房突破五亿,小说再版150多次、销量超过500万册,同时签下20多种外文翻译合约时,市场反响如此热烈,出版方也只好信守约定,君子到底,对姜戎的所有私人情况守口如瓶。
《琅琊榜》作者海晏。海宴也是一向“不签售、不采访、不上电视”的。哪怕《琅琊榜》热播全中国,甚至把韩国影迷都吸引来开展“琅琊榜朝圣之旅”,他依旧一副“最神秘的畅销小说作者”风范,电视剧火了就火了呗,原著小说卖了就卖了呗,她全然是“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埋头写我书”的姿态。
《藏地密码》作者何马。《藏地密码》当年在网上火到“没朋友”,据说五天内点击量就破百万大关,印成书上市当月销量20万册,累计销量破千万册,创下中国出版史上的销量奇迹。而何马偏偏神龙见首不见尾,甚至引发别人对其“根本不是一个人”,而是个“写作团队”的质疑和猜测。
……
书的阅读和流传是否需要作者?能不能也像我们拥有、使用的其他诸多东西一样,我们从不在意、也不问制成它的工匠是谁?哪里人?几岁了?品行德性如何?
比如,谁都知道《包法利夫人》《情感教育》是福楼拜写的,但福楼拜说:“作者应该完全隐身于他自己的作品后面。”“作者应该让后代的人以为他并不存在。”——这个愈来愈难以执行的忠告,是福楼拜作为一个小说家的理想。
还有大家熟知的故事:一位美国女士读了钱钟书的书,十分敬佩,要登门拜访。钱钟书在电话中说:“假如你吃了个鸡蛋,觉得不错,何必要认识那下蛋的母鸡呢?”
倒退数十年,作家的隐身还比较容易做到。大卫·塞林格凭借《麦田里的守望者》一举成名之后,迅速销声匿迹,他远离人群,深居简出,拒绝采访,排斥一切抛头露面,也没见他再出新书,直到2010年在家中辞世。
还有哈珀·李。她的小说《杀死一只知更鸟》,因获得普利策奖名声大噪,1962年被改编成同名电影,成就了一个奥斯卡影帝格里高利·派克……但哈珀·李以沉默对待这一切,她始终拒绝采访和露面,也从来不理会粉丝的热情,2016年在养老院去世。
当然,还有李碧华。——她的人物独具一格,往往是矛盾、颠覆和诡谲的混合体;她的故事别出心裁、离奇瑰丽,散发着一种摧枯拉朽色彩斑斓的感觉,爱与恨都极端热烈。只需想想,改编成电影后《霸王别姬》中的张国荣,《青蛇》立的张曼玉,《胭脂扣》里的梅艳芳,《诱僧》中的陈冲……那份妖冶,细腻,诡异,凄艳,几乎无人能敌。
她也是个神秘的作家,照片极少,见过她面的人更少,从不参加任何公开活动,也不举行签售会之类。她结婚了吗?有没有孩子?家住哪里?都是个谜。在杂志上曾见她书面“答记者问”,问:你到过世界各国,哪个地方印象最深?她答:喜欢京都。还有苏州、巴黎、慕尼黑,都舒服。耶路撒冷日落,是我见过最美的景色。而我最爱的,还是自由自在生长的香港。
有人说,这才是真正的作家。作家只凭作品来说话。对读者来说,蛋好就得,何必问是哪只母鸡下的?我有个同事,是策划运作“大型活动”的高手,他就说:制造热闹的人,是应该藏身于热闹背后的。
但今天是个“营销时代”啊,炒作抢上头条是常态,很多人对此趋之若鹜,文不够、颜来凑亦是常态,很多人对此孜孜以求;而我们读者,也不是吃个鸡蛋那么简单,得先看母鸡的面子,然后才理睬那个蛋。所以,这些自愿选择“躲在热闹背后”的人,还真算得上是独树一帜。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