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水过无痕,却有温度

(2021-02-21 13:09:18)
标签:

过桥米线的故事

夫妻肺片

鱼香茄子

老婆饼

功名利禄皆浮云

分类: 那些书影人

中国的很多菜名非常有意思。

“鱼香茄子”里没有鱼,“老婆饼”里没有老婆,“夫妻肺片”里也没有夫妻。

那么大名鼎鼎的“过桥米线”,又为什么要过桥呢?

据唐鲁孙《大杂烩·过桥米线的故事》:

“传说中云南蒙自县元江流域潴搐停洄,汇为湖泊,湖中有一座景物清幽的小孤岛。有一位士子每天在岛上攻读,他的妻子每天要从家里走过漫长曲折的湖中木桥,来给他送饭。”但一路上饭菜会凉,又无微波炉,这实在是个大问题。

直到有一天,女人炖了一只肥母鸡,准备送去给丈夫,岂料因为身体不适,耽误了出门送饭。她在忙乱懊恼之际,惊喜地发现汤碗竟还是热的:“她看汤上浮着一层金浆脂润的鸡油,顿时明白了鸡油能够聚热保温。后来她试着把飞薄的生鱼片,放在热鸡汤里,一烫就熟,而且肉嫩滑香,鲜腴可口。”

由此,“过桥米线”的烹饪方式也就传承了下来。


水过无痕,却有温度 眼见人家住深坞,梅花绕屋不开门


1939年,在西南联大读大二的汪曾祺失恋了,伤心之下两天两夜不曾起床,好友朱德熙拖他去吃饭,当时大家都很拮据,两人卖掉了手头的字典,各吃了一碗一角三分钱的过桥米线,顷刻治好了失恋的心伤。

汪曾祺后来在文章中提到这过桥米线:“入门坐定,叫过菜,堂倌即在每人面前放一盘生菜(主要是豌豆嫩苗);一盘(九寸盘)生鸡片、腰片、鱼片、猪里脊片、宣威火腿片,平铺盘底,片大,而薄几如纸;一碗白胚米线。随即端来一大碗汤。汤看来似无热气,而汤温高于一百摄氏度,因为上面封了厚厚的一层鸡油。我们初到昆明,就听到不止一个人的警告:这汤万万不能单喝啊。说有一个下江人司机,汤一上来,端起来就喝,竟烫死了。把生片推入汤中即刻就都熟了;然后把米线、生菜拨入汤碗,就可以吃起来。鸡片腰片鱼片肉片都极嫩,汤极鲜,真是食品中的尤物。”

前两年看电影《无问西东》,再次对西南联大的历史心生向往,正好有一趟公差去到云南昆明,那里的朋友接风就请我吃云南米线,想起了著名吃货汪曾祺先生,这样写道:“街东的一家坐北朝南,对面是西南联大教授宿舍,沈从文先生就住在楼上临街的一间里面。这家房屋桌凳都比较干净,米线的味道也较清淡,只有焖鸡和爨肉(鲜猪肉末)两种,还备有鸡蛋和西红柿,可以加在米线里。沈先生经常以两碗米线,加鸡蛋西红柿,就算是一顿饭了,沈先生通常吃的是爨肉米线……”

真正的过桥米线,是以清汤为底,加入多种肉类,吃的是食材本身的鲜香,而非重油重盐的爽辣。云南地处国境西南,四季如春,依山傍水,新鲜食材应有尽有,又无须以饮食来对抗极端气候,是以滇菜风味独特,多以鲜嫩甘甜、酸辣微麻为主,很合我的口味,觉得虽然名气不如粤菜,但真是非常好吃。

又回味汪曾祺的文字,浅淡直白,再深切的愁思,亦不加矫饰,静静融在柴米油盐的色香味之中。我觉得每个故事里最感动的点,都不是宏伟壮丽的爱恨情仇,深刻的感情寄寓在琐碎生活的细小物件上,才觉得这一切真实动人。你看,他故地重游缅怀先师时,写的仅仅是昆明的吃食。——许多事情看似没有变,但又毕竟与从前不一样了——这很像过桥米线啊,水过无痕,却自有温度。

说回到米线。那么,当年那个独居孤岛孜孜苦读的士子,最后究竟有没有考取功名呢?

没人知道这故事的后续,也没人关心这故事的结局。

流传至今的,只是他的妻子绞尽脑汁让他能在冬天里,吃上的一碗热腾腾的米线。

这世间许多的事,譬如士子科举,譬如唐僧取经——当事者时常以为,金榜题名、得道成佛的结局才是一生所追求。殊不知,功名利禄皆浮云,而命运的金榜与人生的真谛,早已藏在你一路走来的脉脉温情里了。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后一篇:三观的差异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