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不是带着伤痛,艰难活着呢?

标签:
心理的复健温水煮青蛙只在意当下瞻前顾后长期反复煎熬的过程 |
分类: 自圆其说 |
有位长辈,我该叫她小姨吧,年轻时进过县里的武术队。她性格爽快洒脱,动作干练潇洒,直到如今,身上功夫还在,偶尔摆几个花式:漂亮,干脆,利落。
她说:“就是膝盖不行了。”她信佛,但进了庙却不能拜,早年在武术队膝盖伤了,不能跪,跪了就很难站起来。她说,年轻时跟队里训练啊,出去比赛啊,很苦。——越是基层的队伍,教练越土越乱来,越是硬上训练量。受伤了,就吃各种药止疼。许多队员受不了偷偷哭,教练看见就骂。
小姨现在的伤,就是这样练伤的,一磕一碰,闭眼乱来,伤了,旧伤落下了。
一个人成年后的身体伤害,成因往往一个字:糙。
许多人的精神创伤也是如此:粗糙复杂恶劣的环境里,遭遇强硬的精神暴力后,人会感到沉重的痛苦,以后一直留着那个心理阴影。
现代医疗技术提高了很多,训练也日趋科学了,为什么运动员受伤还是很多呢?只因现在的运动伤害,更多是“温水煮青蛙”——所谓的“硬伤”少了,却都集中在了关节:比如,膝盖半月板和前十字韧带、肩膀、腹股沟、髋部、跟腱……
前十字韧带伤,多是因为急停急转;肩伤是因为那是人最脆弱的关节;腹股沟和髋部伤,大多是因为大量横移运动;跟腱受伤,经常起跳蹬地造成,著名的例子就是刘翔。——我读中学时在业余体校游泳队呆过,大学时代又接受过相对专业的网球训练,所以对这些也略知一二。
说起来,身体运动伤害,与人的精神创伤,很有相通之处——两者经常相连,原理也是类似的。
现代的心理创伤,也多有类似的“温水煮青蛙”:大是大非大起大落,可能不像以前那么多了;但日常生活中,繁密的事件,在逼迫你情绪不停起落。许多人的不开心,说起来也没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但就是被许多的小事,啮咬得无处安身。你不变得强韧,就顶不住这些细碎,长期处身于细碎啮咬之中,早晚会承受不住。
一旦受伤后,心理的复健,比身体的复健更为重要。——我想,之后一段时间,这个问题肯定会被反复提出来,引人关注;尤其是在疫区,尤其是那些曾经的患者。
而心理复健的难度在于:无法像测试肉体一样测试心理。身体的恢复可以靠检查,心理恢复了多少呢?又没有进度条可拉。想象中的复健就是一帆风顺,然而并非如此:今天好一点,明天又回去了;进三步退两步。疼痛的反复、新的情况、新的疼痛,不断反复。——这个反复的过程,才最折磨人。
心理建设与身体建设一样,都是个长期反复煎熬的过程。
所以吧,如果有强大的动力,澎湃的志向,当然很好。但长期来看,想要维持情绪的健康,在身心两方面都需要终生练习“稳定与平衡”。——身体的稳定与平衡,让你每次起跳落地后,不至于受太大冲击。内心的稳定与平衡,让你不至于被世上的各种起伏,太过于搅乱情绪。
心理学专家说了,想要稳定与平衡,方法是:不要瞻前顾后,只在意于当下。
比如许多顶尖运动员,在比赛前都会训练自己进入“不思考”的放空状态。类似的,想保持心智稳定稳定与平衡,可能需要你减少想象与回忆,更在意此时此刻的自己。
这道理,适用于运动创伤恢复,也适用于日常生活的我们——甚至,也适用于爱情。少些瞻前顾后,少根据过去的痛楚,过度想象将来,甚至也不要随时想着,自己是不是已经跨过过去的阴影了,只在意此时此刻,你脚下的每一步。
说起来,这时代,谁不是带着伤痛,艰难活着呢?
请相信——所有你在此刻觉得特别关键的人、无比重要的事、不可能绕过去的感情,都会在将来的某一刻消失殆尽。甚至在彻底遗忘的那一刻,你都不会察觉。即使日后偶尔想起来,你也不会感叹岁月无情,最多轻轻嗤笑自己:当时我可真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