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些追完的,和被弃的

标签:
精英律师小欢喜长安十二时辰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都挺好 |
分类: 娱眼 |
我看剧不算多。但由于职业关系,每年看的国产剧会比别人多一点。一般看头几集,然后分出几类:一类开头几集就弃,一类看了一半左右弃,另一类全部追完。
回顾一下去年看的国产剧。纯属个人偏好和眼光,不参考豆瓣打分。
《精英律师》。五集弃。剧中每个人的职业装都很好看,演技也过硬。起初以为是部真正的律政剧,只可惜外表光鲜内核却空洞,至少我看的那些集,靳东和他的对家没有完整打完一个官司,每个案件都走是马观花草草带过,庭辩戏没几分钟主角就赢了,角色抖足威风,但现实中法律工作者的焦虑和困境,却毫无踪迹。
靳东万年不变“亦正亦邪精英男”的人设,打得赢官司,摆得平客户,搞得掂美女,还分分钟给你上课教你做人。蓝盈莹像个精神分裂的工具人,需要逆袭的时候就背法律条文,需要喝鸡汤时就使劲儿犯傻,几乎就是为了烘托靳东的牛逼而存在的。
《亲爱的,热爱的》。去年最热门偶像剧,两集弃。杨紫演这种小女生驾轻就熟,但李现除了蹙眉就没有别的表情,看了难受。照搬了《三生三世十里桃花》时的宣传路数。
《小欢喜》。看到海清满校园追儿子、陶虹和女儿对吼之后就弃了。我个人不太爱看主要演员反复合作的家庭剧,感觉太烂熟了,台词像是临时现攒的,车轱辘话反复来回,情节不见推进,这和蒋雯丽的《正阳门下小女人》是一个情况,宋丹丹的一些剧也是这个毛病,确实足够生活化,但看多了会腻。
《古董局中局》。一半弃。夏雨其实演得挺好的,只是原著情节性就比较弱,侧重文物知识普及,很难拍得好看,围绕一点线索能折腾好几集,而观众是没有太多耐心的。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赵丽颖成名之后,演戏总有一种倦怠感,像上班打卡,亏得她观众缘比较好所以能掩盖住,换成别人早挨骂了。不过这个剧主要还是宅斗格局太小,小姑娘的小情小爱小心思,感觉是未成年人的游戏,三集弃。
当然也有不少挺到最后看完的。
《庆余年》。结局已经知道,但不妨碍追完。原小说不太看得下去,但剧情改编得比原著紧凑,大部分演员选得也到位,假如李小冉的角色能换人来演,或许更好,男女主恋爱戏我是略过的。郭麒麟和田雨很可爱。
《老酒馆》。虽然有点高开低走,但故事扎实,加上一堆戏骨飙戏,还是能抓住人的。
《长安十二时辰》。非常精致,每集开头报时既有形式感,又有派头,作为武器的大灯非常恢宏,颇有盛唐气象。可惜也是结局崩。所幸崩得晚,没有影响到评分。
《绅探》。总体上推理不强,但国产推理也是太少了,出一个就看。导演在视听语言上还挺有想法的。白宇塑造的雅痞侦探让我想起民国侦探霍桑,当然这种古怪聪明又有强迫症的形象还是脱胎于福尔摩斯。
《芝麻胡同》。其实剧情非常狗血,但松弛的京腔唠磕,牢牢掌控观众的兴趣。
《都挺好》。播到一半才看的,然后追到底。除了结尾强行团圆,没有掉链子环节,成为大热剧很正常。国产剧习惯讲母子母女矛盾,父亲一般是缺位的,这部剧却能把装死的父亲逼到台前直面儿女,很新鲜。剧在苏州拍的,那些外景都熟悉,也很亲切。
《大江大河》。国企改革其实是很闷的题材,但这个剧却有办法让你看进去,这属于技术问题,作为外行我搞不懂窍门在哪?但个人觉得,一部电视剧,应该是“剧情>台词>表演”,首先故事要吸引人,看完一集还想知道下面的内容,其它就好办了。电视剧不是文艺电影,不要妄想靠画面靠情绪就把观众按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