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感,只能来自于你自己

标签:
人算不如天算开源节流保持有用之身收入和空闲两难全不巴结好事 |
分类: 自圆其说 |
大约二十年前,我目睹单位前辈和即将辞职的同事对话。
前辈问了:你出去自己干,没有了单位,生病了怎么办?残疾了怎么办?
同事陪着笑:就只能好好锻炼身体呗,小病死不了,大病医不好……再者说了,咱们也不能老往坏处想、不巴结着好事对不对?
前辈问:那你这样生活,太没有安全感了嘛。
同事说:我觉得吧,安全感是自己给自己的。只要人还有用,没有单位也能活下去。但凡人没用了,有单位估计也会撇了你。所以,还是靠自己吧……
前辈对同事的这番话,流露出了明显的惋惜加嫌弃之情。
我呢,虽然也是个“有单位”的人,但是心底里很认同那位同事的话。——“有一个单位”,未必能给人安全感——就算有,多半也是虚假的安全感。
当然,我也理解前辈们:上一辈人,吃了许多动荡的苦,所以凡事通常会先求稳妥。他们通常会要求自己的下一代快点按部就班地、将自己的人生给固定下来:就业、结婚、生孩子、供房子、为孩子上学存钱……只要绑定一个单位,这一切都有了着落,于是就能安然继续,一代代往下走了。
那个同事出过几本书,写杂志报纸和互联网专栏乃至电视剧本都有收入。他对我说,做自由职业,图的是简单清爽,人际关系相对简单,合作熟了的人,彼此递一言两语,意思就明白了,不用多掰扯。你提要求,我交出东西,做得好大家得益。对自己的生活也心里有数。某段时间忙,但明确知道能挣到钱。某段时间挣钱少,但可以享受空闲,四处走走。种瓜得瓜,种豆得豆,收入和闲空难两全,多劳多得,少劳少得,不劳不得。
然而坏处也有。比如安全感当然欠奉。没有后台没有背景,什么事都得靠自己。为了在自由职业状态下有安全感,理所当然,就要开源节流。挣多少花多少那是不成的,花明天的钱更不行,收入都是一笔一笔来的,谈不到未来的长期收入。好处是不用背债,也没什么牵绊,做好自己就行。
他的一句话我至今记得:安全感是怎么来的呢?就是日复一日地确认:“我还能挣钱;我的开支不大;我没有欠债。”
而大多数的人,找到了一个单位,就是出卖自己的时间与劳务,得回足够物质与精神食粮的酬报。这样也挺好的。很多人就这样干了一辈子,估计我也会干一辈子。而单位给予的“安全感”,导致你更不敢丢工作,越绑越死,不敢动弹。眼光长远一点,延长到“人的一生”来看,这份“安全感”就显得有点虚无了。
今天的人,都希望自己做的行当能中个头彩,用学子的来说,“学个热门专业,将来好挣大钱”。但时代行进太快了。谁知道今时今日的热门专业,将来会如何呢?2003年还在用猫上网用诺基亚打电话的你,料得到今时今日是移动互联网的时代么?也未必想得到移动互联网居然会让直播和影视业如此发达吧?同理,2030年的世界是什么样的?我们也不会知道,预测也没用,人算不如天算。
所以,安全感,还是只能来自于自己。作为一个个体,一个能思考、能活动的人,不管有无“单位“:开源节流,不断学习,保持健康,善待家庭和周围的人,以及,尽量保持自己是有用之身。
之前我呆过的部门老要和别人搞合作,那时我爸还活着,有时和我爸聊起“合作”之烦,他说:“你如果没啥用,人干嘛要跟你合作,白送钱给你?你只要有用,还怕他不跟你合作?”就是这个理,你要“有用”。
还有呢,人都会下意识地为自己的立场说话。不在单位的人,会想尽一切办法,说单位没啥用,靠不住;在单位的人,则会想尽一切办法,说单位好,安全感来自单位。说来说去,我们都是希望在说服别人的时候,说服自己:现状还算好,就这样吧……
说到底,大家骨子里都没完全的安全感。大家都在想法子找理由说服自己罢了。
所以,安全感这东西,到最后,需要说服的,还是自己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