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远的隔阂和代沟

标签:
隔阂和代沟詹姆斯·伍德成为他们纯属天真烂漫情绪废品 |
分类: 自圆其说 |
有同事,是个川妹子。她结婚后父母来看她,那边机票订下来后她就一直盼望,念叨着:这下好了,可以天天吃香喝辣了。真到父母来了,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受不了了,婉转地建议父亲以后做菜少放点油,油锅也不要烧得那么热。父亲生气说:“扯巴子,你就是吃我这样做的菜长大的!”
她从此不再说什么。做个鬼脸劝老公,忍半年吧。厨房里换了大功率抽油烟机,晚上等父母睡下后,她还得好一通忙乎,擦炉台擦橱柜擦冰箱擦桌椅。
还有个同事是本地人,他的太太事业有成脾气又好,听说是他母亲替他找的,他母亲先认识了女孩子,喜欢上了就介绍给自己的儿子,顺理成章做了儿媳,婚后也是大家庭三代人住在一套别墅里。有次他们办聚会,由同事的父母张罗,做了很多很多菜,灶台上摆满了冷盘热炒蒸炖煎炸,我由衷地对同事太太说:你们这一大家子真是幸福。她听了只是笑笑。
聚会结束后回去的路上,一起去的人问我:“你注意到没?我们到了以后,XX(同事太太的名字)一直就没停过,她公公婆婆忙到哪里,她就跟着擦洗到哪里,不是拿拖把就是拿抹布,一直在擦一直在洗……”
果然,几年后,同事又买了个房子,让父母搬过去自己住,大家庭解体了。
我自己的例子。当年我生孩子后,自己的新房子装修,我就带着孩子住到了娘家,那时我母亲刚退休,正好可以帮着带带孩子。一天我早起路过父母的房间,无意间听见我爸说:“奶瓶都要消毒?现在养个孩子搞得这么复杂?”我妈淡定说:“我们当年养两个呢,一周上六天班,如果奶瓶都要消毒,那日子也别过了。不过你别对她说这些,免得她又给我们上课。忍几天吧,房子弄好了她就回去了。”
我听后一天心里都不是滋味。——所谓隔阂,所谓代沟,真是无时无处不在的。
我妈年轻时颇有文艺气息,爱读书看报什么的,我读大学时的一些教材,比如游国恩教授主编的《中国文学史》之类她都拿去认真读过;家里订《新民晚报》,“夜光杯”的文章她还要剪下来收藏,惹得我好笑。后来慢慢她不再搞这些,我每次晚上去,都看到她在客厅里看电视剧,一般总是俊男靓女哭哭笑笑的言情剧,看到我似乎还有点不好意思,说:“我现在眼睛不行了,看不了书报,只好看看这些了。”
我无所谓的笑笑。想,我现在也不看报纸啊,办公室里每天送来的报纸,都是扫一眼大标题了事,当然我还不至于去看言情剧,有时间就刷手机呗。
近日读了篇英国小说家詹姆斯·伍德的文章,《成为他们》(Becoming
母亲动了手术出院不久,父亲衰老了很多还要照顾母亲,他只觉得屋子了好像缺少了什么,后来才发现缺少的是古典音乐,他问父亲,父亲似乎满不在乎,告诉他唱机已经坏了很久,也没去修。伍德说,父亲放弃音乐这件事,对他的困扰比父亲自己还大。他忽然意识到:在自己步入中年,变成当年他父亲那样的时候,他的父亲却已经变成了另一个人。他们之间的隔阂,穿越时空,依然存在。
有时和朋友聊天,谈到自己和孩子的距离,会越来越远,不光在空间上,也在精神层面上,其实也是因为看到了自己和父母的距离。有时候我和儿子谈一个问题,两人的看法差别之大,一瞬间似乎让我看到了我和我妈的现在,以及我儿子和我的将来……
专家说,消除隔阂,填平代沟,靠多沟通。——经验告诉我,这是废话啊。
且不说这样的隔阂和代沟,世代相传,永远存在,根本就是消除不了的;即便沟通,话不投机的时候,多说一句也是多一堆情绪废品。语言这东西用来瞎扯解闷还成,真想靠沟通解决问题,纯属天真烂漫。——因为任何问题,都是由你的年岁阅历、以及随之而来的心态和立场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