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味道

标签:
李先生的花园苏州牡丹空穴来风东方之花幻想系中国风作品 |
分类: 城市日记 |
前几年,大概2015到2016年左右吧,不知道因为什么,“苏州概念”突然红了,大名鼎鼎的爱马仕和阿玛尼都推出了苏州主题的香水,前者是“花园系列”的收官之作“李先生的花园”,后者则是一贯的奢华之风“苏州牡丹”,这动静之大哟,甚至惊动了我们这里的政府和媒体——国际大牌为苏州专门制作香水,啊,我们真是东方名城……
说真的,我当时确实也是被传闻的香调和官方概念海报萌到了,一些熟悉的香水店家又殷勤赠送小样,逐一试之,结果不免失望。
关于“李先生的花园”。
发布时间:2015年2月 调香师:Jean·Claude·Ellena
官方文案:创作灵感来自苏州精致的中国私家园林。“在李先生的花园里,我记得那池塘的气味,茉莉的花香,湿润石子的味道,以及那李子树、金桔和巨竹的芬芳,连池塘里的鲤鱼都慢悠悠活了一百年……”
虽然感受不太一样,但是对于理解这只香的设计理念还是很好的。
前调是很明显的金桔味,随后茉莉花香味出现,是晨露初晞时分的茉莉花的味道,很美,随着茉莉花香味的散去,出现了竹子、梅花、薄荷的味道……看香料表就知道,这只香水的味道非常清淡凉薄,总体感觉,是一款非常适合夏天的香水,以至于如果在五月之前九月之后使用,清凉的温度就会令那种娇柔幽暗的香味破损。
关“苏州牡丹”。
发布时间:2015年9月 调香师:Giorgio·Armani
阿玛尼的掌门人Giorgio Armani先生在苏州拙政园里闲逛时,闻到了牡丹花香,由此灵感迸发。这款香水精选原生于苏州的红牡丹,搭配适合亚洲人体温的清新香味,前调为清新橘子精油、覆盆子与粉红胡椒,中调则以无比奢逸的红牡丹、五月玫瑰精油,诠释出一种独特的香味。
以上是官方文案,不关我事。
事实上广告出来的时候,这个设计思路基本被群嘲。因为真正的中国人,讲到与牡丹对应的城市,会想到洛阳、会想到菏泽,并不会想到苏州。——懂香水的人心里都有底,高度还原的气味并非就是好香水,这一定是一款奔着商业市场而来的妥妥的“幻想系中国风作品”。
小样到手一试,果然!比起李先生花园的清淡缥缈,苏州牡丹从瓶子里出来的第一秒就带着满满的“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的脂粉香气。太浓烈的脂粉气了,就是逛进那些老字号的胭脂香粉铺子里才会闻到的味道,雕梁画栋、红烛宫灯、乾隆的粉彩花瓶里插着大红的牡丹,处处透着华丽、繁复、厚重的梦幻感。
虽不算难闻,但绝对不是我理解的苏州味道。这是一款很有攻击性的香水,这是为华丽的刺绣旗袍、璀璨的首饰珠宝、衣香鬓影的豪宴名媛准备的。
唉,真想说:苏州味道,是否还得交给苏州人来做?可是,交给谁呢?中国的香水业远不达标,甚至没有一个拿得出手的调香师,即便做出来了,也毫无影响力。
上个月去英国爱丁堡,爱丁堡机场免税店有可观的香水阵容,同事围着祖马龙和潘海利根买了又买,我只好独自东转西转,忽然,在一个角落里发现了一排熟悉的瓶子,那是米勒·哈瑞丝(Miller Harris)—— 小众又独特的英国品牌,之前我就收有它的“茶”和“烟”,这次又正好买到了“空穴来风”和“森林大地”和“东方之花”……真真喜出望外,连“不虚此行”的念头都冒出来了。
好几年前,我就去过米勒·哈瑞丝的门店,在伦敦热闹的诺丁山,小小的一间店,就在老房子一层临街处占了个方寸之地,再普通不过的灰色石板人行道旁,黑色铸铁纹艺的矮墙上是同样暗色调的玻璃窗,然后却是鲜亮明艳的黄色遮篷,从二楼的阳台边倾斜流泻下来,在所有繁复的铺垫过后突然给人简约的惊喜。旁边的爱尔兰银行和其他的店铺都要比它更显眼,但是很奇怪,走在这条街上,你怎么就是不会错过它?
简单干净的玻璃架子上,摆放着米勒·哈瑞丝的经典系列,空气里弥漫的淡淡香气,是苦橙花、紫罗兰、香草和土耳其玫瑰的味道。店里的女孩只是友善的招呼客人,并不多话,从来没有听到她们极力推荐某一款最新流行香味,或者某一款是某大牌明星最爱之类,感觉非常舒服。
这是我最喜爱的香水品牌之一。精致神秘,低调奢华,瓶子一律朴素的方形,上面黑色的简笔画传达着这款香水独特的语言。它的创始人和调香师——年轻的英国女子林·哈瑞丝,也是一个有趣的人,虽然已经成名,但还是坚持做这个由家族经营的小小品牌。有人问她,她理想的生活是什么样的?她说:给我完美的香味,一捧喜欢的花朵,还有一个出色的法国男人。
哈。可惜这次去爱丁堡,往返都是从浦东到爱丁堡的直飞航程,根本没在伦敦落地,否则,我一定会再去光顾米勒·哈瑞丝那家小小的店,如果碰巧能遇到林女士也在店里,甚至会建议她:来苏州走走呀!感觉她那种清丽的雅致的文艺气息,也许和“苏州味道”更有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