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读书的焦虑和满足

(2019-01-13 21:25:47)
标签:

剩女房价加薪

最后一面盾牌

抵抗世俗生活

天衣无缝

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分类: 自圆其说

读书的焦虑和满足


周末参加读书会的活动,有人问:

——我是不是因为读书而错过了人际交往,到现在被人叫做“剩女”?

——我至今连个房子都没有,怎么好意思天天读书呢?

——读这些书能加薪吗,能提高业务能力吗?

……

我基本无法回答这样的问题。我不是培训专家,不是心灵导师,这样的困惑,其实我也有。

纯粹意义上的“读书”,首先意味着兴趣——兴趣往往与无用相关,爱上一本书,如同开始一段柏拉图式的爱情,它呼唤纯粹的沉浸与共融,毫不客气地消耗你大段大段的时间,时间在学校读书时永远不缺,但进入社会以后,你最缺少的东西,就变成了时间。

当朋友圈里的同事熟人每天在手机上指点行业动态时,我在读书。

当同学同行一个个升官获奖、或者儿女高中状元、风光无限时,我在读书。

当房价如脱缰的野马般狂奔、或者炒股的朋友日进斗金时,我也在读书。

一无所有时在读书,挣到第一笔工资时在读书,工作三年了在读书,如今工作三十多年了还在读书。

今天的生活还容得下书的位置吗?结束一天的工作后,也许一个热水澡和一档电视节目,能更好打发掉睡前时光?而读书意味着独处与安静,这样的独处和安静,在喧嚣的时代里快要无处安放。

是的,读书原来也会导致焦虑的,而且是无限增殖的焦虑。可以拒绝参与朋友圈里夸张的表演,拒绝与志不同道不合之人相处,但生活向你要求得更多,而且越来越多。慢慢的,人的心是会被欲望和琐碎困死的,幸好书是不会死的,它总是执着地教人冷静地思考,不盲目跟随大众的追求和审美,不被时代的潮水裹挟,即使这潮水最终将读书人吞没了,书上的字也不会消失。

在抵抗世俗生活的前线,书,是最后一面盾牌。

从某种意义来说,读书,尤其是阅读经典确实是“没有用的”,不会在短期内得到回报,既不能用来谋职也不能帮你赚钱。今天的许多书店,已成为“考试书店”和“谋职书店”,堆着参考书习题册,高考奥数雅思,以及如何挣钱,升职,厚黑之类的“有用的书”。——懒得阅读经典,毋宁说是实用主义哲学的胜利,人们已经全然忘记,经典作品对人的那种潜移默化的影响力。

阅读,就是把文字当药煎服,使其进入体内,和你的身心脉动,和你的神经中枢发生奇妙反应,没有人能替你新陈代谢。多少世事沧桑和自身局限,可以依靠阅读得以救赎,最终凝构为你的骨架,你的血液,并成就你的灵魂。——这就是读书带给你的东西。

记得是杨绛先生说过吧?有些人之所以会不断地成长,是有一种坚持下去的力量,好读书,肯下功夫。人要成长,背后的努力与积累,一定要数倍于普通人。——确实,有很多人的阅读,多多少少正是为了杨先生所说的那种“成长”。

但作为一个纯粹的书迷,我读书的出发点,似乎又并不是这些,要简单得多。我只是为了享受,为了享受弥漫于胸间的那份满足。

我根本说不出自己读的那些书,是否长出了有利助跑的韧带?是否充实了脑袋里的各路神经?是否延长了掌心里的生命线条?我只能清楚地感受到心中的满足感,我那颗缺得千奇百怪的心眼,书就像是一块块恰到好处的拼图,完完整整地把它填充上了。——我为的,就是这份完好无缺又天衣无缝的满足感。

这样的人并没有什么可自豪的。这世界上有大堆的书虫,他们都活得平平常常,简简单单,没有太多惊喜没有太多剧情,反倒是常有厌倦常有苦闷常有阻碍,但正如王尔德说的那样,“只要有书就能活下去。”——还不仅如此。在和现实世界死磕的时候,正是那些书,会给你美感和力量,让你渐渐拂去肤浅庸俗,将你乱糟糟的生命,梳剔精致。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