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会越来越像你生活的那座城市吗?

标签:
洛杉矶纽约灿烂又让人产生孤独感北上广圈子文化谦卑丰富和勇敢 |
分类: 城市日记 |
城市对人的影响是巨大的。——和一座城市的浸淫厮磨,能最大程度改变一个人的审美与意识,甚至性格与思维。长期生活在某城,人和城总会变得越来越接近。
比如我认识的生活在欧洲各个城市的人,就大致有些相像。整体上,教养良好,为人随和,不紧不慢,浪漫至上,对艺术的接受热爱程度高,追逐梦想,哪怕完全不切实际。曾经采访一位来自北欧的男士,我问:“你是第几次来中国?”他说:“第二次,因为这是我第二趟环游世界。”他的具体工作就是,去世界各地,公益性质教育当地的小朋友欣赏诗歌与戏剧。
他那个国家的人,教育程度高,社会福利好,没有生存压力,对金钱缺乏概念。很多人穷尽一生,就是在思考“如何制造并实现一个牛逼闪闪的梦想”。
所以,我形容那些在欧洲定居的朋友是“富贵闲人”。即便他们的生活并不富裕,但他们也极容易忘记生活压力,周末穿哪件礼服去出席酒会,参观某个先锋艺术家的展览,去郊游去旅行,几乎占据了生活重心。
前段时间我在洛杉矶,一个在美国生活多年的朋友专门从纽约赶来看我,她说,还是洛杉矶好啊,虽然很繁华,但是总有一种疏离感。是的,洛杉矶就是既灿烂又让人产生孤独感的城市。纽约就不一样,纽约人行事作风的核心是“酷”,“做自己”这件事被放大到无限化,但无论如何变着法子作怪,别人也不会多放一分注意力在你身上,很任性也很潇洒。即便遇到一众明星,也能若无其事地假装没看见,顶多耸耸肩,做个鬼脸。
想起我有几个生活在纽约的熟人,倒是人人身上都有这座城市的影子。他们语速似点着的一挂鞭炮,眉毛挑到三尺高,目标明确,斗志昂扬,在他们的潜意识里,比起爱情这些虚无缥缈的东西,生活首先是实实在在握得住的东西,物质丰富了,精神才能快乐。
东京人眉眼清淡,不动声色,但有一种安静的焦灼感,看得出内心压力。而东南亚大部分的海岛国家,大约因着宗教信仰的关系,你觉得他们贫穷可怜,他们倒是慈眉善目,快乐真实而绵长。
北京和上海我都喜欢,这两个中国最大的城市截然不同。如今虽然它们都大范围地被外来人口占据,但聚集在一起的人们又会形成一种新的风貌。
北京是一座属于流浪、奋斗和朋友圈的城市。在我的眼里,北京有着巨大的反差,最上进的入世者和最颓废的厌世者汇集一堂,红红火火的资本世界和愤世嫉俗的地下文化并肩齐驱。而上海,圈子文化淡泊了许多,人人向往“精致生活”,哪家店的咖啡豆纯正,调酒师有格调,哪家的本帮菜地道,张口就要说得上来。只聊钱,太俗;没有钱,寒酸。要的是恰恰好,分寸得当,拎得清,管好自家的事体,不与人添麻烦。
除了小时候生活在上海,成年后的我很长时间都呆在苏州,说自己是苏州人应该没毛病。苏州这座城市给人的感觉是:山温水软,风调雨顺,苏州人的生活被浓缩在秀、美、精、细、柔、静等汉字中。——其实,苏州曾经民风彪悍,军事家孙子就成名在这里;春秋三大刺客有两人出自这里;春秋名剑皆出自这里,干将莫邪是这里的铸剑代表;项羽和叔叔项梁起兵就在苏州,麾下精兵八千全部来自这里;晚明宦官当道时,远离京城的苏州人偏偏反抗得最为激烈,留下了虎丘山麓的五人墓。
这样一个充满杀气,甚至霸气十足的东南重地,为何在历史的长河里逐渐演变,并且从一个极端走向了另一个极端,彻底颠覆和改变了性格,这中间到底发生过什么?——这真是一个令我极其着迷的问题,想着想着,往往思绪十万八千里……
“最近在忙啥?”“没啥,瞎爬爬。”这是两个苏州人见面时的日常对话。——瞎爬爬是谦词,意即胡乱做点事情。爬自然不是奔跑,速度不快,却细致、踏实、韧性,最后总会成功。大功告成后,他也并不嚣张,依然就着梅雨、山色、夕阳喝茶,游园、听评弹。——这就是苏州人。
遗憾的是,直到今天,每当我道出来处,还是经常听到一声惊叹:啊,苏州人?你可不大像苏州人呐!不知是表扬还是批评?自觉是批评的成分居多,大概是终归和这个城市显得有点“隔”。
但也觉得,多走过多住过一些地方肯定是好的,看过更辽阔的世界,方能更加谦卑、丰富与勇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