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2018-07-02 12:20:07)
标签:

城市之光书店

美国旧金山

在路上

未经开垦的土地

垮掉的一代

分类: 那些书影人
   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
    旧金山城市之光书店


六月,在旧金山的渔人码头冻成一团、团团转找杯热咖啡取暖的时候,我想起马克·吐温的俏皮话:“我经历过的最冷的冬天,是旧金山的夏天。”

我们只在旧金山呆了两天。和所有匆匆而过的游客一样,坐了叮叮车,逛了金门大桥和九曲花街,也看了贝聿铭参与设计的现代风格的圣玛利亚大教堂……而就在中国城的旁边,撞上了一个让我兴奋不已的“偶遇”:城市之光书店。——这座著名的独立书店创办于1953年,因出版了艾伦·金斯堡的小说《嚎叫》而广为人知,后来它成为美国“垮掉的一代”的大本营,《在路上》的作者杰克·凯鲁亚克也成名于此。

书店进门并不大,但内部别有洞天,比起国内越来越气派的独立书店,这里有一种小而美的感觉,墙上不时可见的类似涂鸦的句子,让人会心一笑,如“找个座,读本书”,“现实街区与思想大道相遇之地”,“自觉在这儿一天读14小时”等等。

……

即使时隔多年,我依然记得那个冬夜。——我独自坐到图书馆闭馆,整个下午和晚上,都在看一本叫《在路上》的小说,看完最后一页,窗外已经漆黑,而我却只想着,一头冲出去再也不回来。那个寒冷的夜晚,空气里飘散着荷尔蒙的味道,那种味道,叫做年轻。

也许,像杰克·凯鲁亚克那样的人生才是完美的。他高大帅气,桀骜不驯,大二时,就从大学退学,开始过一种完全自由的生活,从事热爱的事业——为自己内心的写作。35岁时他的小说《在路上》出版,书评发表的前一天,“杰克最后一次作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躺下。第二天早晨电话铃声吵醒了他,他已经成为名人了。”从那以后,他经历了声名显赫与纸醉金迷的奢华时光,过度消耗着自己的青春和生命,47岁便离开了这个世界,既来不及像中年人那般世故,也没有经历老年人的衰退和迟暮。

生活狂放不羁,说话热情洋溢,希望拥有一切,对平凡的事物不屑一顾,渴望燃烧,渴望爆炸,象行星撞击那样在爆炸声中发出蓝色的光。——记得从上个世纪末到本世纪初,是媒体的黄金时代,很多刊物在自己的创刊号上,都打出了“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的口号,你可知道,这正是当年“垮掉的一代”的自我宣言啊。

“垮掉的一代”这个词,诞生于上个世纪六十年代的美国,指那些不甘于平淡生活而行为怪异的年轻人。时间流逝,今天人们已经理解了这种行为的意义:他们其实是一群真正的精神至上者,为了理想或者寻找理想而冲动、反叛,他们创造了自己的文学,金斯堡的《嚎叫》和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正是其代表作。——从不被大众接受,到成为主流的经典,垮掉的只是表面的行为,没有垮掉的是他们的精神。

和他们的生活一样,《在路上》也是随意而放肆的,这部书的写作也很特别,凯鲁亚克在极短的时间里,用打字机把它打在一张长长的纸上这部书一开始连标点都没有,急切地宣泄着一条激情的湍流:青年学生萨尔为追求个性自由,与狄安、玛丽露等一伙男女青年开车横穿全美国,一路上他们狂飙滥饮,流浪放纵,最终到达了墨西哥,经过精疲力竭的漫长放荡后,开始转而笃信东方禅宗,感悟生命的意义……

今天来看这本书,显得非常普通,这群美国疯子的狂飙甚至全无意义,别提“成功”了,压根不靠谱。今天的人目标明确得多,车、房、升职、财务自由……然而所有人的感受千篇一律,连爱情和孤独都有章可循,于是也很难再有对生命的独特感受,这是变好了呢,还是更糟?

我记得《在路上》的结尾:“每当太阳西沉,坐在河边破旧的码头上,遥望新泽西上方辽阔的天空,我感到似乎有未经开垦的土地,所有的道路,所有的人都在不可思议地走向西部海岸,我还年轻,我渴望上路……”

我在书店里再一次找出了《在路上》,仔细看着书封面上那两个站在路标旁边的年轻人,那一代人,那一种生活,真的已经走远。——目送他们。怀念他们。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