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2017-10-23 12:54:16)
标签:

私密自我放松

敛情

有滋有味的大家庭

安详笃定

小津安二郎

分类: 城市日记

好像是1998年吧(唉,一开口就是近20年前的事,足见我已老),我去西安采访中国艺术节,和同城一个报社记者在酒店同居一室。因为是不同样式的媒体,我们每天各自忙忙碌碌早出晚归。我回酒店,同行如果已经在房间了,会兴冲冲地说,你回来啦,我们一起去小食街吧!如果我先回来,她门还没打开就会喊起来,嗨!你在吗,我回来啦!手里总会举着点大红枣小麻花一串红之类的小东西,欢天喜地的洗水果插花烧水泡茶,房间里一下子就有了家的热度和暖气。那是我第一次真实的有这种体验,马上学到,那一周,在那个狭小空间里,我们相处得挺有爱的,好多年以后,见面还会回忆起来。

其实之前看日剧,发现日本人回家进门都会这么喊一嗓子,但是因为他们其他礼仪也特别繁复,有点淹没在各色点头哈腰里了,没有这一次经历这么触动。

从那次出差回来,我回家都会自己喊一声“我回来啦!”如果买了食物,马上招呼家里人吃。甚至即便家里没人(这类情况更多),进门也会自言自语一句“回家真好呀!”也算是跟世界上这个最私密、最自我、最放松的空间打了个招呼。


家


大概中国人本性都是“敛情”的,我家的那两位大男人也是如此。见我出差回家,无非是接过箱子毫不惊诧地说声“回来啦”,有东西就吃,吃完发表几句好吃与否的简单评论,接着做自己的事,该干什么干什么,不会停下来有更多一点夸张的迎接,这也真让人安心。

前些年在杂志上,看到倪萍描写她的家,印象太深刻了,专门记了下来。

“……我们家是一个过得有滋有味的大家庭,谁来我家都嫌太乱,说人太多了,我倒是很喜欢这样,日子过的不就是人吗?在我们家里,最老的是已经90多岁的姥姥,最小的是儿子虎子。母亲、表妹、侄女,还有两个小保姆都是我们家固定的成员,还有从山东老家来的亲戚、朋友,像走马灯似的。

“我喜欢的和要追求的就是整个大家庭的亲和力,表妹、侄女甚至小保姆的所有衣服都是我上街去买。我带着姥姥和全家人吃遍了北京的大饭店。一家人出门之前,我先要给先生找好衣服,再给儿子找好衣服,然后是表妹、侄女、姥姥、母亲,最后我自己还没衣服。一个大家庭生活在一起,主要不是先考虑我的需求,我想到的是家里每一个成员的需求,我觉得生活在一个有老有小的大家庭中,热闹融洽,我会从心里感到宽慰……”

记得当时读了,就在心里惊呼一声“天啊,她真了不起!”说实话,要照顾那么一大家子人,我自问是做不到更做不好的。而且她也并没因此耽误什么呀,主持也好,拍戏也好,画画也好,每一样都做得不错,从这一点来说,我是很钦佩倪萍的。

前几天同事还给我讲了一个“家”的故事,也是印象深刻,一并记在这里。

——我们老家把人死后去的地方叫“那边”,不叫天堂也不叫地狱,就叫“那边”。好像“那边”也没什么不同,和“这边”一样,平常得很,也要过生儿育女、养鸡养猪、稼稻穑谷的生活。他们在准备去“那边”的东西的时候,几乎是满心欢喜的,一点都看不到哀伤之意,“为置桑田数亩,侬且先归去;再教儿孙两卷,我随后就来”,他们对待生死,差不多就是这样的心态。

父亲的坟前种了各种花,还有一棵水蜜桃树,一棵石榴树,是我姆妈种的。她在天气好的下午有时就去那儿打理,就像打理自家的庭院一样,拔掉杂草,揩拭墓碑,然后陪父亲在风和日丽中小坐上半日。“你父亲就爱吃桃”,姆妈说。她自己喜欢石榴,石榴花好看,果实的寓意也好。姆妈已经80岁了,说到这里还有一点羞涩。

今年中秋节时,姆妈说,“早点过去也好,我怕你父亲在那边孤清”。好像不是在说生死,而是在说回家一样寻常。你看,不论“这边”还是“那边”,姆妈都有家。

很像小津安二郎的风格,有一种长远的安详和笃定。说得我很想去他的老家看看。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