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说话的鱼
说话的鱼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0
  • 博客访问:179,793
  • 关注人气:4,390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比阅读更好的事,是重读

(2017-01-16 13:30:04)
标签:

博尔赫斯

奇鸟行状录

野草

契诃夫小说集

大卫米切尔云图

分类: 那些书影人

博尔赫斯说,最令我快乐的事是阅读,但“还有比阅读更好的事,那就是重读。”

老书安然躺在书架上,而无数的新书在妖娆地招手,未免使人目眩神迷,喜新厌旧乃人之常情。在行行复行行的阅读历程中,旧与新的拉锯和角力,无时无刻不在发生。——个人感觉,书与人之间情感的某种契合,极其重要,与其花费时间看些人云亦云的畅销书流行书,远不如多读几遍自己喜欢的老书来得更舒心,更喜悦,也更有收获。

村上春树的《奇鸟行状录》。一读之下就被深深迷住,直到今天,这都是我最喜欢的小说之一,隔一段时间就会重新读一遍,书中的很多段落都能出口成诵。我曾经跟这书的中文翻译、中国海洋大学教授林少华先生交流过体会,这位村上春树的权威译者,在村上所有的作品中,最为推崇的居然也是这部《奇鸟形状录》!他用跟小说里人物相似的口吻说:“确乎如此。喜欢《奇鸟形状录》的人很少,但喜欢的人简直喜欢得不得了,或者它是有一种神奇的魔力亦未可知?”——真要感谢这本书,让我保持了在阅读领域里的特立独行,对那些蹩脚的“意识流”“穿越体”“魔幻派”等等流水线产品,产生了类乎绝缘的免疫力。

鲁迅的《野草》。第一次读是在高中时候,那时对语文课有“三怕”:一怕文言文,二怕写作文,三怕周树人。但《野草》竟然一扫语文教材给我留下的鲁迅作品的纠结印象,既富文字之美,又见灵魂的挣扎:“过去的生命已经死亡。我对这死亡有大欢喜,因为我借此知道它曾经存活。死亡的生命已经朽腐。我对于这朽腐有大欢喜,因为我知道它并非空虚……”那时的我将这“死与生”念念于口,虽有少年不识愁滋味之嫌,也可看出一份沉迷。及至年长再读《野草》,同时读了周作人《死之默想》等散文,对《野草》有了新的认知,诚如有研究者所言,大家都是可怜的人间,若前面的路是万丈深渊,“(周作人)渐渐学会了绕道而行的方式,但鲁迅却跳了下去,以异样的声音正视这黑暗”。

小时候还特别喜欢欧·亨利的小说,因其内容结构新奇精巧,结局总有彩蛋奉上,而同为短篇小说大师的契诃夫,读之则茫然不得要领;人到中年再重读,觉得欧·亨利如花花绿绿的糖果,已经唬不住了,而契诃夫的简白悠长,行于所当行,止于其所止,却令人心仪不已。尤其是把《契诃夫小说集》顺着发表的时间一篇篇重读下来,就像看到了一段冬春交替的日子,明亮轻讽的早期,浑浊迷茫的迷失阶段,最后是理念沉静的夜。——我格外喜欢他最后阶段的小说,更接近于真实的作家本人。

读大卫·米切尔的巨著《云图》,则是因为电影。几年前,影片《云图》公映之前,就有一套超长预告片风行网络,我瞬间被震撼了:这是什么样的故事啊?也太吊诡了吧?这边是19世纪的宁静山庄,那边就是克隆人身后超未来的世界,还有太多让人印象深刻爱得不行的台词,怎么能等到电影上映呢,一定要先看小说啊。于是厚达 500页的砖头书,我用三天时间搬完了。译者很贴心地在书的最后说了一段话:“你可能会感觉《云图》不易上手,因为你希望一鼓作气把精彩的故事读完,谁都不喜欢在兴致正浓时戛然而止,又开始另一段故事,但作者独具匠心的结构安排自有其道理,建议大家按照页码顺序来读,所有的故事发展到整书结尾的时候,会让你恍然大悟,并产生重新翻回前面再次阅读的冲动。”——我会心而笑,正如他所说,马上回头开始读第二遍了,至今仍在不断的重读过程中,且越读越领悟米兰·昆德拉所言之经典:“小说的精神是复杂的精神。每一部小说都在对它的读者说:事情不像你想的那样简单。这是小说的永恒真谛。”

如今大量的社交应用,消磨了人与人彼此见面的热忱,经过无数道动态私信时间线的切割,似乎再也没有倾诉和交流的欲望了。但读书终究是不同的。——初读如尝鲜,重读如忆旧,滋味不同,各居其分。重读或为重点欣赏,或为闲闲温习,也无所谓,年岁、口味、见识或许都有了变化,但翻开书页,老相识徐徐舒展而来,总是一件开心的事情。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