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人物如何在电视上说话
(2016-08-15 15:02:00)
标签:
里约奥运会傅园慧宁泽涛郭敬明魏坤琳林志玲审查认知缺点和盲点 |
分类: 娱眼 |
公众人物如何在电视上说话,是门大学问啊。
倘若说得好,就跟傅园慧那样,鬼马搞笑、风生水起的表情包走遍全世界,转眼成为第一网红,即便她在泳池里只拿到区区一个铜牌。
说得不好呢,嗯,大概就像宁泽涛那个样子吧。他赛后在泳池边接受采访,不知迷妹们怎么看?反正在我这个路人眼里,该“国民老公”表情尴尬,目光躲闪,说的那些话,唉都叫个什么呢。
问:对这个成绩有什么看法?
“我很满意啊!我很满意的。”
问:是不是没发挥好?
“不是不是,我就这个水平。”
问:之前胃疼,感觉不舒服吗?
“没有没有,我状态挺好的。”
……
去年的游泳世锦赛冠军,在这次奥运会上共游了三枪,一次也没能进入决赛。他赛后说的这些话,迷妹们可以用“耿直boy”来形容,但我没办法这么认为,这根本就叫情商低。
果然,他的话在网上立刻被群起讨伐。什么难听的都有,说他眼里只认得钱的;干脆去混娱乐圈吧;成绩是靠嗑药得来的等等,这些理性缺席的发言不理也罢。——我想,对奥运而言,“重在参与”固然正确,然而你也得明白,人家外国选手的训练和比赛,大多是自己掏钱,他当然可以享受比赛,强调“成绩不重要”;中国选手花的可是纳税人的钱呐,当一位公认的奖牌热门人选,连决赛半决赛都没进去,还毫无愧色地说“很满意自己的成绩”“状态挺好的”,肯定会激起相当多人的反感甚至义愤的。
中国游泳这次遭遇的麻烦挺多,孙杨因为禁药事件遭到澳洲选手辱骂,宁泽涛在奥运前也陷入广告风波一度要退役。公众人物处于风口浪尖时,如何说话才能让自己的公众形象失分最低?王朔曾经说过,作家不应该上电视。他举例汪国真,原来形象挺好的,但上电视就露出短板,他被电视坑了。电视就是这样可怕的东西。运动员也一样。宁泽涛在这方面显然还是新手,他只享受到电视带来的好处,让他瞬间爆红吸粉无数,但他并不知道要全面审查自己的认知缺点和盲点,避开一切低级错误——例如对国情的忽略。
还记得年初《最强大脑》的嘉宾郭敬明和魏坤琳的翻脸事件。——在录制现场因为对评分有分歧,郭敬明质疑魏坤琳,得到了魏“你这个说法很业余”和“我怎么好像在跟女人吵架”的回应,郭小四反驳,说你这样说就是意识和修养的问题,并愤然离场,引发风波。——我一直挺欣赏那位“科学是我判断的唯一依据”的帅气魏教授的,但如果他真是把“像女人”当贬义词来用,那就是他认知的盲点了。而且他不明白,上了电视出了名,你一开口,就不是在跟专业人士交流,而是在跟绝大部分的业余人群沟通,他对郭敬明的“业余问题”不耐烦,不耐烦后露了短板,发言失策,只能躺平任人撕了。
有人就要我举个“擅长在电视上说话”的“公众人物”出来,我想了一圈,没想出体育圈的人(反面例子倒有大把),只好又把林志玲拉来说事了。被人公然问到对“花瓶”封号的看法时,她笑道:“我不认为被叫做花瓶是一件坏事,花瓶虽然中间是空的,但它很结实,经得起岁月流逝,它可以承载很多东西,就像古人说的有容乃大,反而花是容易枯萎的……”
听到这样的侃侃而谈,你是否觉得除了“个高条顺胸大腰细肤白貌美”,高EQ也确实体现在她身上?有句话叫做“你必须非常努力,才能看起来毫不费力”,换在林志玲身上那就是:你该有多么克制压抑,才能演绎如此完美?好吧也许你觉得她是在装逼,但装的人多得是,为何独独她能装红了十几年?——做一个不令人失望的公众人物是很不容易的。还好,我们可以满足于好好做一个普通人,可以“不装逼”,可以“真性情”,想说什么想怎么说都行,反正也没有人会注意我们
回到里约奥运会,不管这次中国队成绩怎样,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观众进步了——有那么多人追捧“洪荒之力”,喜欢福原爱的“萌”,欣赏宁泽涛的颜和完美身材。感觉里,甚至央视对升国旗放国歌的仪式也开始懈怠了,也许它仍然在认真地播放,不过观众已经散掉了吧,我们的工作空间到处是电视,但没有一个人会随便地为金牌停下手中的事。——变化总是在不知不觉中到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