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载中…
个人资料
  • 博客等级:
  • 博客积分:
  • 博客访问:
  • 关注人气:
  • 获赠金笔:0支
  • 赠出金笔:0支
  • 荣誉徽章:
正文 字体大小:

晚睡晚起,原来不是我的错

(2016-07-04 13:47:54)
标签:

社会性时差

早起鸟和夜猫子

睡眠模式

体检

农耕社会和工业社会

分类: 自圆其说

如果说,生活中有什么令我糟心害怕的事情,那么“早起”肯定算是一件。

如果某天早上 6点钟我被闹钟喊醒,当然,我也能装作若无其事地按部就班地完成一天的工作。但只有我自己知道,其实我根本没有在状态,仿佛游魂一般,满心巴望快下班,循规蹈矩的事情还能处理,如果遇到突发情况,脑子就会瞬间缺氧,整个人就懵逼了。

如果每天的时间可以由自己做主,我会在上午 9、10点醒来,凌晨两三点进入梦乡。然而在漫长的人生过程中,想要保持这样一种睡眠模式,一定会困难重重,无论是上学还是上班乃至出门旅行,都不可避免地与这样的作息时间产生冲突,这类的例子太多了,不枚举了。

除此之外,社会上对于我这样的“夜猫子”还颇多微词。“早起的鸟儿有虫吃!”——生活中,早睡早起的人总是拥有一种莫名的优越感,似乎他们是那种拥有强大意志力的优秀人类,能够为符合社会规范而作息,古语也有“黎明即起,洒扫庭除”的优良家训,中医更是郑重,干脆把 23点到6点作为人必须的睡眠时段,认为这是最科学的的养生之道。

相反,晚睡晚起的“夜猫子”们则被更多地与懒惰放纵等性格缺陷、自毁身体、成不了大器联系在一起。可是“早起鸟”真的比“夜猫子”更优秀吗?如果意志力足够强大,我真的也能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不做“夜猫子”吗?

直到前不久,看了一篇文章,介绍一位名叫伦内伯格(Roenneberg)的德国时间生物学教授在2012年出版了一本畅销读物——《身体内的时间:睡眠类型、社会性时差以及你为什么很累》,是一个跟我一样多年的“夜猫子”向我推荐了这篇文章,“我觉得每一个夜猫子都应该看一看”,他说。

我的种种疑惑和自卑,在文中得到了解答和释然。对于为何有些人是“早起鸟”而有些人是“夜猫子”的问题,书中解释道:事实上,我们每个人都拥有自己独特的睡眠类型,它由你身体内部固有的生物钟所控制。比如欧洲中部有超过50%人口的睡点时间,落在了凌晨3:30-5:30之间,就是说,大部分人的睡眠类型相较于社会常规时间来说都偏晚。

R 教授掷地有声地说,这种或早或晚的睡眠类型是与生俱来的,并不像人们普遍认为的那样可以单纯地凭意志力来调节。“早起鸟”和“夜猫子”的分类,在生物学意义上,“就像苹果和橘子一样,并无优劣之分。”那种“早睡早起是美德”的思想,其实来源于久远的农耕社会和早期工业社会,早起型的睡眠模式在当时的确占有不少社会优势。——而虽然在现代社会中,随着生产方式和社会结构的变革,早起的优势已逐渐消失,但这种陈旧的道德观残留下来,至今仍主导着人们对于“早起鸟”和“夜猫子”的看法。

啊,我头一次认识到,作为一名“夜猫子”并没有什么好自责的——那不过就是如头发多少一般因人而异的生物特征而已,如果能按照这种特征生活,也丝毫不会影响健康。倒是这样的人体生物钟与社会规范时间之间的差异,对于夜猫子来说才是更为严重的问题。

如果你体内的生物钟无法与“社会性时钟”保持同步,就会导致身体处于一种长期的疲惫状态,类似于远距离飞行引起的时差症状。R 教授称它为“社会性时差”,迫使我们每天持续不断地违背自己体内的生物钟来满足社会时间的要求。这除了让你每天都感觉很疲惫以外,还会损害你的健康,增加身体罹患癌症、肥胖症及糖尿病等慢性疾病的风险,并让你更容易产生抑郁。而为了对抗社会性时差所带来的疲惫感和压力,你还有可能养成抽烟、摄入大量咖啡和酒精等长期的不良习惯。——呜呜呜,太可怕啦。

所以,哪怕我可以潇洒地说:早起的鸟儿有虫吃,那就让它们吃去吧!但是,总是跟自己与生俱来的身体生物钟作对,这才是很可怜又无奈的呀。如果年轻时就认识到这一点,我大概会毫不迟疑地选择更适合自己生物钟的某种自由职业吧。

唉,明天又要一早 6点钟被闹钟叫醒啦,要赶去保健中心,是一年一度的体检,历来被我视为苦差,自己改为两年去检一次了。我知道单位是为我们好,而医院安排这个时间也没有错,但是真的,我一听到“早起”就很想死……

0

阅读 收藏 喜欢 打印举报/Report
  

新浪BLOG意见反馈留言板 欢迎批评指正

新浪简介 | About Sina | 广告服务 | 联系我们 | 招聘信息 | 网站律师 | SINA English | 产品答疑

新浪公司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