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一个人需要勇气,读一本书也需要
(2015-05-04 13:14:36)
标签:
书到用时方恨少前人前尘福楼拜胡适昭告朋友圈 |
分类: 那些书影人 |
书到用时方恨少,书非借不能读也,书中自有颜如玉……自打从互联网“谋朝篡位”以来,这些传统的读书箴言,就日渐凋零了。
过去的人想读书是很难的,黄宗羲靠着自己名满天下的声誉,才得以去天一阁里看两天书,但在今天,只要愿意,随便哪个年轻人的读书量就可以秒杀古时任何一位藏书家。
形势永远比人强大,更何况是不会说话任人摆布的书。好在真正的读书人,倒是向来不在乎“字”待在哪里的。——篆在龟背上,读之;刻在竹简上,读之;印在纸张上,读之;荧映在液晶显示屏上,照样读之。
因为,读,是来源于生命的迫切需要。如福楼拜1857年在《致尚特皮小姐》信中说的一句话,“阅读,是为了活着”。就是说:第一,阅读如同氧气和水。氧气和水都是我们生命的必需品,不阅读你就会死亡,即便空气和水质不太如人意,但至少可以活下去。第二,阅读是精神食粮。人和其他动物的区别,大约就是会思考有思想了,阅读是帮我们产生思想的最好食物,只要活着,就要阅读。第三,阅读如同__,这个可以自由填空,可以加上自己的感觉和爱好,填空里都是我们各自人生中的不可或缺的必需品。
当然,这里说的是想读书的人。朋友圈里不少人都会转发这样的帖:比如人生最不该错过的十本书啦,比如各大媒体评选的年度好书啦,总之,都是一堆书单。问题是,把这些好书给你列出来后,究竟有几人去买或去下载?又有几人买了、下载了还能真的好好读过呢?恐怕大多数人只是把书单一转发而已,就好像自己已经看过了似的,就好像自己将来有时间会去看似的。其实,你也知道,这不过是骗自己罢了。
今天,爱一个人需要勇气,读一本书也需要。
一方面,我们大多数的人,都干着一份聊胜于无的差事。时间表高悬的每一天,气急败坏的人生角色,在名利场上行色匆匆的我们,还能有时间有心情读书吗?——肤浅的人,偶尔多掀一两本,已经在那儿振振有词,迫不及待炫耀;偷懒的读书人,尽挑出彩处出名处刁钻处来看,收事半功倍之效;勤奋的读书人,沉迷于文字,钻研深了,势难自拔,终究囿于前人前尘;愚笨的读书人,书上说是什么,他也就信什么,每一本书都成为他的主宰;聪明的读书人,真有聪明的读书人吗?——聪明人是那种即便读了,也不为人知的人,读书这回事,不是在胸前挂襟章,不用发微信昭告朋友圈,而只是于无声处一个人的默默沉湎。
另一方面,书海之浩瀚,你也懂的。当年胡适先生给年轻人列了个书单,光工具书就有14种大部头,如果把他书单里列的180 多部鸿篇巨制读下来,只怕徒皓首也难穷经。我有一个朋友,平常人平常人生,唯喜读书,家里有藏书近万,他是个淡定之人,偶尔也会焦虑大发作:我这些书,每一本都要仔细读的,不想读的书,我不会买来藏的;看看这些书,再算算我还能活世上的日子,着急啊,就怕来不及读完。——是的,藏书不是目的,最好的收藏,还是阅读。
更何况,今天的阅读物多到你无法想象,阅读的方式也变得五花八门。——我想,让阅读变得轻松确实很应该,但是,为了不至于在这个杂乱的世界上活得越来越迷惘眩惑,还是需要留出时间静下心来,郑重地面对那些经典,而在任何时代,阅读经典永远是一件需要勇气的事情。——不是有这么一句话吗:你读什么样的书,你就是什么样的人。